發現新中國的民主退步

(取自麥田出版臉書)

大陸作家曹雨的書《激辣中國》在臺灣出版,出版方未告知作者就篡改了原文。凡出現「大陸」二字都被機械式替換成「中國」。如此一改就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此等詭異事件。真要理解這件事,首先得回溯到2020年底,文化部宣佈,中國簡體書授權臺灣繁體中文出版必須審查。當時,輿論大譁,但事後在商言商,出版界爲了避免送審不過,就先自我審查。透過電腦設定某些關鍵字自動糾錯,應該是最省事的方法。至於,這是否自我限縮了民主自由?我想,出版社會反問:這是第一次嗎?

2007年陳水扁政府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委託以臺獨爲宗旨的「臺灣歷史學會」,完成一本300頁的《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劃》,教育部要求所有編篡教科書的書商必須「遵照使用」。如果,將孫文(孫中山)稱爲國父,或把「日治時期」稱作「日據時期」,應稱中國卻稱「大陸」、「中國大陸」、「中共」,使用「今山西省新絳縣」未加「中國」一詞……,就會發回修改後重審。這對於教科書出版社是不可承受之重。因爲錯過各校選書日,幾百萬的編修費就付諸東流。民不與官鬥,這是出版社鐵律。2007年到2022年,這些用詞已從當年的礙眼變成日常,「天然獨」不就是透過這種浸淫改造成功的嗎?事實上,審覈一事也絕非始自民進黨政府。

1949年國府遷臺,頒佈的戒嚴令一直使用到1987年,所有出版品都會被審查。直到蔣經國總統宣佈解嚴後,民主纔像條不歸路,以多元自由爲主旋律,一路高歌到2016年。馬英九時代開放自由是常態,原以爲天長地久,不料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卻面臨拐點。

蔡政府上臺後動作頻頻,號稱委員會治國,改革矛頭先指向國民黨,再指向軍公教,進而掃描媒體、司法、文化等社會各層面。政府手握公權力再配合網軍主導輿論,臺灣社會明顯出現寒蟬效應。蔡英文連任後,國民黨進一步弱化,無力也無心抗衡。政府各種箝制手段一一出爐,爲求自保,各界都在自我審查,類似「哥倫布發現『新中國』」事件,絕非特例,只是開端罷了。

令人深思的是,民進黨號稱「民主進步」,靠着批判兩蔣專制獨裁取得政權,卻在全面執政後迫不及待限縮民主自由,收回「恩賜」,軌跡清晰地朝向素所詬病的兩蔣威權時代靠攏。民進黨又批評中國不自由、不民主、沒人權,卻學習起中共的審查制度。

過去臺灣作家在大陸出書,最傷腦筋的就是著作權的不被尊重,陸方總是擅自竄改詞語,甚至扭曲原意。如今臺灣的蔡政府卻在東施效顰。難道民主自由永遠只是謀取政權的口號,專制極權纔是所有執政黨的終極夢想?難怪有人笑稱:「民進黨是不是在爲統一鋪路?」兩岸越走越像,真被統一還無縫接軌呢。(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