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繁複,建廠時間長 臺灣力推SMR 至少要花十年

至於環團方面,則堅定主張臺灣不應再思考使用核電,且SMR的核廢料產出量,不少於傳統電廠,甚至大幅增加,投資SMR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小型核電站又稱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是現在既有核電廠技術上的改良,發電量較少些,但具有模組化特性,可快速建設與更換設備,並在保有一定安全性下提升效率,因此,許多企業期待甚深,美國也初步完成設計,正在進行測試中。

核電專家說,SMR的確有一定的便捷性,可以運用在工業區、科學園區等需要供電的地方,傳統核電廠爲了避免地震、散熱等外在問題,電廠要興建相當大才有經濟規模,但電廠規劃設置建設時間長,建廠動輒十年起跳,SMR的優勢就是可以短時間內完工供電。

專家指出,SMR採用的仍是核分裂技術,與現行核電廠相同,在產出一定發電量的狀態下,用過燃料棒與核電廠相去不遠,目前臺灣社對燃料棒的處理並無定論,且現行核電無法安置用過燃料棒,因此推行SMR窒礙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