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入場掃貨”,增持黃金儲備的全球央行擴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截至6月21日15時,倫敦黃金現貨交易價格徘徊在2360美元/盎司附近,依然處於歷史較高水準。

面對高企的黃金價格,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依然趨之若鶩。

近日,捷克央行行長Ales Michl表示,決定將捷克央行的黃金持有量從當前約40噸,提高到100噸。他表示,捷克央行採取的策略是逐步購買。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捷克央行之所以大舉增持黃金儲備,一個重要目的是增加外匯儲備投資回報率。此前Ales Michl表示,捷克央行計劃將外匯儲備的預期年化平均投資回報率從約2.6%提高到約4%,因此他們還將捷克央行外匯儲備的股票投資比例提高到30%。鑑於股票投資的相對高風險性,增加黃金儲備既能對衝外匯儲備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性,還能獲取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捷克央行此舉也預示着更多發達國家央行加入增持黃金儲備的隊伍。

此前,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儲備呈現三個趨勢,一是增加黃金儲備的國家範圍不斷擴大;二是已開始增持黃金的國家仍在持續提升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三是部分發達國家開始加入增持黃金儲備隊伍。

記者獲悉,目前發達國家央行黃金持有量佔其外匯儲備的比重不一,相比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傳統發達國家的黃金持有量在外匯儲備佔比達到約60%,其他發達國家的黃金持有量佔比相對較低,存在較高的增持黃金儲備需求。

此外,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日益擔心美元體系逐步瓦解、美國國債規模過大與美債兌付持續性等問題,紛紛減持美債資產並買入黃金作爲替代。

但是,面對當前較高的黃金價格,無論是發達國家央行,還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都在放緩增持黃金的節奏。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受4月金價迭創新高影響,4月各國央行的黃金總購買量爲36噸,較3月份的39噸環比下降3噸。但是,相比一季度全球央行購買290噸黃金(月均96.7噸),4月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明顯回落。

“鑑於5月黃金價格一度再創新高,當月全球央行購金規模可能繼續回落。”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指出,比如5月中國央行黃金儲備沒有增加,結束了此前連續18個月的增持勢頭。

王立新向記者指出,儘管金價高企令全球央行購金節奏放緩,但不會影響他們增持黃金儲備的趨勢。因爲當一個國家央行決定增加黃金儲備,將是確定性極高的逐步增持行動。

Granite Shares基金經理Jeff Klearman認爲,儘管近期全球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節奏放緩,但他們購買黃金趨勢不變,對金價的託底作用依然較大,令不少投資機構依然看漲未來黃金價格。

更多發達國家入場

此前數年,新興市場央行一直是全球央行購買黃金儲備的主力軍。如今,發達國家央行正積極加入這個陣營。

除了捷克央行計劃增加約60噸黃金儲備外,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年度調查顯示,約60%的受訪發達國家央行認爲,未來5年黃金在其外匯儲備的比重將上升。而去年僅38%的受訪發達國家央行認可這個觀點。

與此同時,約13%的受訪發達國家央行計劃未來一年內增持黃金儲備,這個比例也高於去年的約8%,創下這項年度調查啓動以來的最高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發達國家央行之所以決定增持黃金儲備,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爲未來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趨降。

在這項年度調查裡,56%的受訪發達國家央行認爲未來5年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將下降,高於去年的46%。

“這背後,是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擔心美國國債兌付的可持續性問題與價格下跌風險。一旦全球資本不願再持有更多美元並買入美國國債,美債市場供應加大將令美債價格下跌,導致他們外匯儲備裡的美債資產遭遇新的貶值風險。”上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

在他看來,更多發達國家央行之所以紛紛表示願意增持黃金儲備,還在於他們看中黃金的長期配置價值,尤其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過程中的良好表現,以及在分散投資風險過程中的有效作用。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央行主管Shaokai Fan表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認爲黃金將佔據更多的外匯儲備份額,相比而言,美元佔比將會減少。

多位黃金業內人士指出,發達國家央行的增持黃金力度,未必會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究其原因,一是新興市場國家正積極推進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對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更加強烈,帶動其黃金儲備配置需求更高;二是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黃金儲備佔比遠低於發達國家央行,令前者增加黃金儲備的力度更大。

Shaokai Fan對此認爲,發達國家央行仍將追趕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的黃金配置節奏,因爲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與金融市場資產波動加大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正日益重視黃金在資產配置過程中的保值作用。

不懼高價,增持依舊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高企的黃金價格,發達國家即便增持黃金意願強烈,實際加倉黃金的節奏卻相應放緩。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捷克央行分別購買了4噸與2噸黃金,相比印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購金力度相對較弱。

王立新向記者表示,在3~4月金價創新高導致黃金採購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力度與節奏會有所減弱。

記者獲悉,影響發達國家央行購買黃金力度的另一個原因,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紛紛熱議各國央行購買黃金行爲可能是觸發黃金價格迭創新高的重要推手。

世界黃金協會此前發佈的報告指出,3~4月黃金價格迭創新高已引發金融市場熱烈討論——全球央行大規模購買黃金的行爲是否顯著推高黃金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央行或將調整自身黃金購買力度與節奏。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發達國家央行,還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都未必會因此停止購買黃金步伐。

“或許,市場會發現某些國家央行在未來1~2個月內沒有增加黃金儲備,但只要金價回落,這些國家央行又會捲土重來加倉黃金,甚至將此前沒有買入的黃金缺口一併補上。”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指出。

記者獲悉,當前各國央行每月購買黃金的實際力度,還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黃金供應商的交付能力、央行購買黃金儲備的策略優化、央行對購金行爲所產生的金價影響力評估等。

王立新向記者表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儲備,不大會關注金價短期漲跌與短期盈利需求,而是基於外匯儲備資產戰略性配置的綜合考慮。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若決定增持黃金儲備,將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加倉黃金的趨勢。

在他看來,當前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央行開始增加黃金儲備,主要原因是他們日益看重黃金在投資安全性、可變現性、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黃金與其他類型金融資產的關聯性非常低,甚至存在反週期性,可以降低外匯儲備在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狀況下的財富縮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