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加速擴容規模三年翻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愛買什麼?

從1.26萬億元到2.5萬億元,ETF規模幾近翻倍只用了三年。近年來,隨着A股市場的持續波動,資金持續從主動權益基金往ETF市場轉移,加上基金公司的持續發力,ETF市場迎來高速發展,去年的淨流入額是兩年前(2021年)的十倍。

其中,寬基ETF成爲資金逆勢流入的主力,去年淨流入3195.16億元,佔全年淨流入額的比重達到64%。ETF產品在大規模資金流入背後,個人投資者正在加速配置ETF產品。以深市ETF市場爲例,個人投資者持有ETF規模比例已經過半。

就股票型ETF的持有偏好而言,機構投資者青睞寬基ETF,而個人投資者則持有行業主題ETF(即跟蹤行業指數和主題指數的ETF)持有比例最高,主要包括醫療醫藥、證券公司、芯片半導體等三大行業和主題。

寬基ETF備受青睞

近年來,ETF工具化屬性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資金持續從主動權益基金往ETF轉移。據深交所發佈的《ETF投資交易白皮書(2023年)》(下稱“白皮書”)顯示,非貨幣ETF市場已連續三年實現資金淨流入,且流入額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非貨幣ETF市場最近三年的全年淨流入的資金分別爲502.88億元、3111.76億元、5696.76億元。從去年資金流向來看,這主要來自股票型ETF的貢獻,其中寬基ETF成爲資金流入的主力,佔全年淨流入額的比重達到64%。

就產品而言,作爲資金逆勢佈局大盤藍籌和科技成長板塊的重要工具,以滬深300、科創50、創業板ETF爲代表的寬基ETF成爲投資者的抄底利器,得到了大幅增持。如在去年資金流入最多的ETF分別爲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三者的全年資金淨流入爲669.06億元、521.75億元、346.73億元。

而在行業主題ETF方面,增量資金則主要集中在科技和醫藥兩個賽道。由於兩個賽道在2023年經歷了較大回調,帶動相應的行業主題ETF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如中證醫療、300醫藥指數去年跌幅分別爲24.25%、14.41%,而跟蹤這兩大指數的ETF產品均流入超過百億元。

此外,跨境股票ETF主要集中於跟蹤港股市場的恆生互聯網ETF、恆生科技ETF以及恆生醫療ETF,經歷了港股市場過去三年持續走弱,港股主要指數的估值迴歸至歷史較低位置,因此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

今年以來,ETF“吸金”這一趨勢仍在繼續。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ETF全市場自年初以來合計淨流入3172.01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527.59億元的淨流入,增加了5倍有餘。

其中,滬深300相關ETF的資金淨流入已經超過2531億元,如最“吸金”的易方達滬深300ETF淨流入超過800億元。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也是類似情況,資金淨流入均在500億元以上。

配置屬性獲認可

資金加速進場的背後,是個人投資者在加大對ETF產品配置,這是由股票投資者和主動基金投資者逐步轉化而來。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深市ETF持有人數量已達328萬(未穿透聯接基金),較2022年年底增長16%,較2018年底增長6.5倍。

以穿透聯接基金的持有結構進行計算,截至2023年底,ETF持有人以個人投資者爲主。從ETF持有規模來看,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合計爲10605.26億元,佔比50.87%,較上年底提升1.48%;其中直接持有非貨幣型ETF規模合計爲7007.60億元,較上年底提升5.39%。

從標的資產類別來看,個人投資者在以黃金ETF爲代表的商品型ETF中佔比高,佔比達73.83%,體現了權益市場波動過程中對抗風險屬性資產的追求。而今年以來,金價仍受到場內外各方投資者的關注,14只黃金主題的商品型ETF年內“吸金”121.78億元。

而機構投資者會更加青睞寬基ETF。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機構投資者對寬基ETF的持有規模合計4476.77億元,佔比53.01%。如去年下半年,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就大手筆買入易方達滬深300ETF超過61.46億份,今年一季度再度增持了該產品457.06億份。

整體而言,在產品的工具化屬性逐步得到認可的背景下,ETF市場的成交活躍度正不斷提升,尤其是行業分佈相對分散的寬基指數產品。數據顯示,ETF去年總成交額爲27.58萬億元,同比增加4.67億元;其中,寬基ETF年成交額達5.84萬億元,超過了行業主題ETF的4.87萬億元。

以規模最大的滬深300ETF爲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全市場共有22只滬深300ETF,合計規模約爲5772億元。在這之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ETF等三隻產品的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華夏滬深300ETF則距離關口僅一步之遙(990.13億元)。

種種數據顯示,以滬深300ETF爲代表的寬基指數成爲了更多投資者的選擇,同時也成爲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重要來源。記者注意到,富國基金選擇加入這一賽道。5月17日,富國滬深300ETF提前結束募集。

公告顯示,富國滬深300ETF的管理費率爲0.15%,託管費率爲0.05%,這一費率跟蹤滬深300指數相關ETF中最低的一檔。在存量產品中,已有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等7家公司旗下產品打出了“降費牌”。

事實上,這也是公募搶籌ETF市場的手段之一,自去年9月以來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進行了降費操作。據第一財經統計,目前管理費率在0.15%最低一檔的股票型ETF產品數量已達到104只,佔股票型ETF總量的13.54%。

“ETF市場目前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華東某權益大廠的一位基金經理與記者交流時表示,ETF產品數量越多,可供投資者使用的基礎“模塊”越豐富,最終能夠構建的投資組合數量就可以實現幾何倍數的增長,其中每個ETF產品的潛在價值也都會有所提升。

在他看來,良性競爭的過程中可以爲市場提供大批優質的產品。即使是存量產品,也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例如部分優質賽道目前所對應的ETF產品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弱,作爲配置工具存在容量有限的問題。

截至5月17日,以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以來共有63只ETF產品成立,發行份額合計達377.23。與此同時,目前還有11只ETF正處於發行過程中,如紅利低波、黃金、油氣、芯片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