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校一餐花8元,媽媽心疼落淚,每月生活費不高都是省出來的
有錢就會變壞?
這是很多父母控制孩子消費的價值準則,認爲只要孩子口袋裡的錢多了,就會使壞,就會和狐朋狗友有樣學樣,從而忘卻了本心。
即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也會裝作沒什麼錢,給孩子的生活費摳摳搜搜,也就是所謂的“窮養”,試圖讓孩子經歷一些困難,然後再去享受美好。
其中的部分道理是成立的,但孩子的表現和對金錢的認知,難道不是受父母影響嗎?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父母應該最清楚。
近日,安徽合肥的一位母親在網絡上分享視頻,稱在參加完家長會後,陪同兒子前往學校食堂用餐,可接下來的一幕讓這位母親心疼到流淚。
母親驚訝地發現,兒子只點了1個素菜和1個半葷半素的菜,總共只花費了8元。
而母親在無意中點了3個菜,兒子只打了2個菜,隨後兒子表示,這些都是他平時不敢點的菜品,因爲它們相對昂貴。
母親得知兒子每個月的生活費並不多,主要原因是他在學校省吃儉用,這讓母親感到十分心疼,當場落淚 。
客觀地說,母親的心情是複雜的,她從未在經濟上限制過兒子,但看到兒子如此節儉,她感到既心疼又欣慰。她心疼兒子爲了節省開支而在飲食上做出了犧牲,同時也欣慰兒子學會了獨立生活和節儉。
不是不想吃好吃的,而是捨不得……
對此,網友看法不一。
有些人認爲,兒子的節儉行爲體現了懂事的一面,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未來必成大器。另一些人則認爲,合理的在校就餐消費既能保證學生的營養攝入,又能避免食物浪費。
但也有一些人質疑這個事情的價值,認爲類似的報道可能存在誇大成分,都什麼年代了,孩子真的會爲多點一個菜和少點一個菜糾結嗎?父母又真的在意那點生活費嗎?
其實,個人認爲還是比較可信的,有些孩子確實大手大腳,不懂得節儉,也不懂得理解父母的難處,但大多數孩子還是懂事的,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而已。
每個月的生活費給多給少,他們心裡都有一本賬,如果家庭條件好,父母自然會多給一些,但如果條件一般他們肯定就會省着點花。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誤以爲孩子的生活費很穩定,一直處於較低水平,所以不再增加生活費,以防孩子有錢就變壞,事實上正如那位母親所說,完全是一種誤解。
孩子有時候非常懂事,之前的生活費少是因爲省吃儉用,不捨得吃而已,這些父母應該有所感知,如果真的感知不了,那最好的做法就是去學校體驗一下孩子真實的生活,以便及時幫助孩子調整。
不要讓懂事的孩子吃苦,因爲那完全沒必要,相信大多數父母在意的不是生活費多少,而是擔心錢給多了孩子會變壞,但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誤解。
你家孩子的生活費上漲了嗎?你有沒有錯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