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人事出爐 寇健文:須注意接班和政治治理問題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暨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24日出席「解讀中共『二十大』人事」座談會。(陳冠宇攝)

中共二十大政治局委員與常委名單昨(23)日出爐,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評估,未來「接班」與「政治治理」問題值得關注,即習近平準備交班時,派系內部的激烈鬥爭風險最高;而強調貫徹中央命令則可能犧牲地方創新,影響政府治理效能。

政大國關中心今日於臺北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大』人事」座談會,邀請多位中國研究專家分析二十大人事佈局與影響,身兼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的寇健文出席活動時發表前述觀點。

寇健文表示,從政治報告、黨章修訂的政治路線與思想路線確立之後,接着就要依靠人事的組織路線來確保落實。他認爲,本次人事安排無關派系平衡,而是習近平建立其專屬執政團隊,反映習近平不分享權力的性格;今後5年,此種人事安排趨勢將更明顯。

對於習近平看待人事的邏輯,寇健文指出,習近平眼中可區分出「我羣」、「他羣」與「敵羣」。「我羣」是習的舊部或貫徹其命令者,受到重用;「他羣」爲非政治野心集團,如汪洋、李克強、胡春華、陳全國等人;「敵羣」屬令計劃、孫政纔等,早前已遭到整肅與鎮壓。寇健文說,這次人事安排連「他羣」也出局,習近平人事「全拿」的程度令人意外。

用人標準方面,寇健文直言,「政治忠貞」與「貫徹命令」成爲優先,如貫徹清理北京低端人口的蔡奇,以及執行上海清零的李強這次都入常。

寇健文提醒,未來應注意中共「接班」與「政治治理」問題。「接班」方面,他解釋,在強人政治下,權力遊戲變成零和遊戲,習近平打破鄧時代以來集體領導的權力分享,進而擴大勝者與輸家的差距,這將增加權力鬥爭的激烈程度。他評估,當習近平準備交班、控制力下降的過渡期,習派系內部爲角逐最高領導人職務,恐怕產生激烈競爭,此時會否牽扯進臺海問題值得注意。

「政治治理」方面,寇健文分析,由於習近平人馬才得以上位,並強調貫徹命令,在凡事請示中央之下,地方創新可能消失,政府治理效能或受到影響。另可預期的是,政治報告凸顯安全議題,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將進一步加大,社會自主性發展已不復見,任何來自社會的關心與預警都易被視爲「噪音」而遭到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