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後大膿包天天擠出「長條乳酪」醫:拿出囊袋才能斷根

阿伯耳後長了粉瘤,一擠就會有很多像乳酪般酸臭物質跑出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網路常流傳有人擠痘痘,接着有長條乳酪狀的東西被擠出來,還稱是「療愈片」。整形外科醫師徐詣表示,這通常是粉瘤,粉瘤特色是中央有個小黑點,若是去擠壓,會有很多像乳酪般酸臭物質擠出來,若想斷根,手術取出患部裡的囊袋是最有效的方式。

整形外科徐詣上「醫師好辣」節目時指出,粉瘤是本來要長在表皮裡的東西,長到真皮裡面去,而產生一個囊袋,囊袋裡就會產生很多角蛋白,就像大家在網路影片,都很常看到擠一顆一顆痘子,用力擠下去,會有很多像乳酪東西擠出來,所以粉瘤比大家所想的都要常見。

徐詣指,之前他收治一名一名阿伯,外號就叫「乳酪伯伯」,因爲他耳朵後面就是有一個大膿包,每天都會擠出很多像乳酪東西,然後就是源源不絕,家人一直以爲是脂肪瘤,但換藥換一陣子,越換越嚴重就發炎感染,帶來就醫,他一看就是粉瘤。

徐詣指,粉瘤如果沒有利用手術把它整個囊袋,都拿掉的話,很容易反覆發作,這名阿伯在簡易手術後,就告別耳後的這顆大粉瘤,不再是「乳酪伯伯」,但很多人會把粉瘤跟脂肪瘤搞混。

徐詣指,粉瘤與脂肪瘤基本上都是良性的東西,粉瘤是良性角蛋白積聚,脂肪瘤則是良性脂肪組織增生,粉瘤中央會有個開口,並且因氧化呈現黑色,像是一個小黑點,會有像乳酪東西跑出來,不要自己去擠,「因爲擠對醫生(手術時)來說,(粉瘤)那個囊袋就看不清楚了,不好拿掉。」

徐詣指,若發現有長粉瘤,初期可先觀察,不要用手擠,若有發炎先就醫用藥控制,大於0.5公分時再手術切除,手術是將粉瘤裡的囊袋整個拿掉,日後發作機會就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