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的悲情真相

(圖/牽猴子提供)

《悲情城市》數位版重新在電影院上映。蔡總統在臉書發聲:「這個週末,邀請大家走進影廳,瞭解臺灣的歷史,記住這塊土地的故事,一起守護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228事件迄今77年了,社會的傷口一直無法痊癒,就是因爲人爲的操弄,時間一到就戳破新長出來的嫩肉,繼續吮吸養分。

1989年《悲情城市》上映,因爲是第一部涉及228事件的電影,講述1940年代一個臺灣家庭如何被捲入「白色恐怖」,挑戰當時臺灣社會的禁忌話題。34年後的今天,相關資料及檔案相繼解禁,臺灣史家發現228事件遠比一般民衆的認知複雜得多。就拿《悲情城市》來說,影片中許多情節與史實不符。

《悲情城市》對陳儀政府極不友善,舉口白爲例:「像陳儀那種土匪也被祖國重用」、「六條船裝滿白米、糖運到上海賺大把鈔票」、「還不是那些大官走私進來的,紅包一塞,再多也進來」、「陳儀來多久?還不到1年,米漲52倍」、「阿山院長一來接收以後,臺灣人統統趕走,自己的老婆、舅子、外甥都叫來,現在整個法院變成他們家開的。」片中口白塑造陳儀粗魯無文、外省官員貪贓枉法、任用私人、不恤民生,但這是實情嗎?

史家張若彤細細翻找爬梳比對當時官方檔案及報紙,發現:陳儀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與前總督是校友,是知日派。抵臺當日《民報》頭版報導「民衆數萬夾道相迎,汽車百輛排成長陣」。當時報載「11月以降,國內什貨菸酒等物,由民船源源運至。因臺幣與法幣比價有差,所以物物交換。」、「久不見之祖國山珍海味堆積如山,皆以之換臺糖而去。」、「近來因省府禁運糖炭出口,不得歸航者400餘艘。」陳儀執政後推動稻米官價與民間價趨近,故官價上升了5倍,民間價格則沒有波動。

史料解嚴後,228事件的真相浮現。這是一件涵蓋治安、民變、政爭、內戰、間諜、戰爭等諸多因素釀成的悲劇,受難者包括外省本省、流氓浪人、共黨間諜、地方仕紳等,有罪犯、有良民。馬總統一開始就把228事件定位爲「官逼民反」,燒殺打砸者居然得到賠償,無辜良民卻背上「造反」之名,官員形象全毀,國民黨迄今被追殺。民進黨坐享無盡的政治紅利,當然讓子彈繼續飛,吮癰舐痔。

執政者各有考量,但臺灣需要讓228真相還原,否則死者含冤、生者不安,就讓史料說真話吧!(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