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自提國產玉米產量 最強菜農:擠壓其他政策 本末倒置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表示,爲擴大國內玉米生產面積及增加自給率,綠色環境給付獎勵轉作飼料玉米不限基期年農地,倍增種植面積由現行1.5萬公頃提高爲3萬公頃,預期可使國產飼料玉米年供量由8.8萬公噸增加爲17.6萬公噸。(本報系資料照)

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衝突加劇,戰爭也勢必衝擊原物料的國際流通,農委會表示,除了大宗穀物業者的訂單已經提早下到今年8月,今年硬質玉米種植面積目標也朝向3萬公頃,預期可使國產飼料玉米年供量由8.8萬公噸增加爲17.6萬公噸。「最強菜農」林佳新表示,強行推廣的作物賺的就是補助錢,臺灣的高密度農業很容易因爲推廣野放作物使得鄰田遭受病蟲害,一個農業政策排擠到其他作物,本末倒置。

俄烏兩國軍事衝突一觸即發,其中烏克蘭經濟相當依賴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出口,雖然我國玉米和黃豆主要自美國、巴西、阿根廷、南非、加拿大等進口,但糧食出口大國的衝突必然影響原物料的國際流通。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表示,爲擴大國內玉米生產面積及增加自給率,綠色環境給付獎勵轉作飼料玉米不限基期年農地,倍增種植面積由現行1.5萬公頃提高爲3萬公頃,預期可使國產飼料玉米年供量由8.8萬公噸增加爲17.6萬公噸。

林佳新表示,這種強行推廣的作物賺的就是補助錢,假如沒有補助,在臺灣種植硬質玉米本來就是不划算的農作物,而且臺灣是屬於高密度農業,很容易因爲推廣一些野放作物致使鄰田遭受病蟲害,還說要用藥減半,每年的鄰田農作損失或許農委會永遠裝不知道。「17.6萬噸?臺灣一年需求是可是500萬噸!」

林佳新指出,臺灣每公斤玉米的生產成本已經接近15元,甚至貴於進口價,結果用大量補助、人力、物力、資源做那麼多,要不是因爲戰爭讓原物料價格提高,推動這個政策本來就是愚蠢的政策,也排擠其他農作物的種植,陳吉仲主委預估未來可以到17.6萬公噸,要到700萬公噸也可以,但問題是要砸多少錢?

林佳新說,臺灣有那麼多船運公司,如何透過協商將原物料順利運來臺灣纔是重點,否則雜糧隨時可以用進口取代,農業政策沒有中心思想,是臺灣農業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