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網路戰場火熱 中外媒體網民互罵「好戰」、「辱華」

「大翻譯運動」這個由網民爲俄烏戰爭開闢的網路戰場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圖/推特@TGTM_Official)

「大翻譯運動」這個由網民爲俄烏戰爭開闢的網路戰場最近有演愈烈的趨勢。大陸網民對西方國家的激烈批評被翻譯並傳播到國際上,招來外國網民指責大陸「好戰」。大陸網民及媒體也不甘示弱,集中火力展開反擊,指控外媒與外國網民「辱華」,完全是境外勢力在背後策劃的陰謀。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一直保持中立的形象,但大陸社交媒體平臺上,卻充斥着大量支持俄羅斯的言論。這些言論被「大翻譯運動」翻譯並轉發到網上之後,引爆網路版的俄烏戰爭。中國網上評論大多支持俄羅斯,宣揚這場戰爭的合理性,這些言論與一些微博上針對烏克蘭女性的低俗笑話都起來外媒的批評,陸媒也反過來指責其刻意選取極端言論,以煽動外國對華負面情緒。

報導說,由於中國對網路輿論進行嚴格管控,同時在網上推廣俄羅斯官方話術。國際關係和中國問題專家認爲,中國在國內的宣傳纔是官方對烏克蘭戰爭的真正態度。中國包括微博、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網民的親俄好戰言論,甚至帶有濃重的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的色彩。大翻譯運動的推特帳號目前獲得近1萬8千人的關注,包括不少報導中國的記者、學者、觀察人士等,翻譯的語言也擴及日、韓及其他國家各種不同語言。

這項網路運動逐步擴散的同時,也引來了大陸官媒的批判。《環球時報》上週連發2篇文章,指責大翻譯運動是惡意抹黑中國,被敵對勢力迅速發現和利用,並將之轉化爲對華輿論戰、心理戰的素材。大翻譯運動則迴應稱,這不是境外勢力的認知戰,中國多年來培養的民族主義情緒纔是這場運動興起的原因。

在一些針對烏克蘭女性的低俗言論引起批評並遭到大陸網路監管部門的限制後,中國民族主義評論員和媒體同時反過來指責,外媒對此事的報導正是西方抹黑中國的證據。

強烈的民族主義極端情緒文章的出現不完全來自於大陸官方媒體的政治因素驅動,還包括有強大的商業利益因素。(圖/美聯社)

不過,報導說,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認爲,強烈的民族主義極端情緒文章的出現不完全來自於官方媒體的政治驅動,還包括有強大的經濟利益因素。這些文章撰稿人並非爲官方媒體工作,通常是經營自己的微信公衆號平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利用網民的憤怒情緒來賺取流量利益,而大翻譯運動和中國網上負面言論的曝光讓他們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論尺度。

楊大利說,大陸官媒對翻譯運動的批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爲運動增加了曝光度。大翻譯運動真正跟蹤的人相對來講不是那麼多,但是因爲有陸媒的批評之後,反倒爲它吸引了很多眼球。

報導還說,儘管官媒不斷批評大翻譯運動,但這場運動在中國國內似乎也有一定的民意支持。在《環球時報》文章下一篇獲得上千點讚的評論反問道,「不怪自己那幫腦殘,怪外面傳播?」、「沒有雞哪有蛋,不說混帳話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