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雲下 民運鬥士、人權組織擡頭

圖爲俄羅斯RS-24導彈於勝利紀念日在莫斯科紅場閱兵畫面,普丁當時揚言不惜動用核子武器,奪回領土。(美聯社)

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漫天戰火下,2022年諾貝爾獎將和平獎頒發給目前繫獄的白俄羅斯民運鬥士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老牌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他們多年來致力於記錄戰爭罪、侵犯人權及濫權等情事。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表示,希望向在白俄、俄、烏等3個鄰近國家,捍衛人權、民主與和平共存的貢獻者致敬。得獎者對支持人類價值、法律原則及反窮兵黷武的持續付出,重振並榮耀了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提倡的國與國和平博愛願景,這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

60歲的畢亞利亞茨基,從1980年代中期起便在白俄羅斯爭取民主,1996年成立人權團體「春天」(Viasna),支援身陷囹圄的抗爭者和其家屬。畢氏在2011年至2014年間就曾入獄,2020年白俄強人總統魯卡申柯爆出舞弊連任爭議,他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後又被捕,目前仍未經審判遭關押。

另兩個獲獎的人權組織,分別來自俄烏戰爭焦點國家。人權組織「紀念」於1989年由「蘇聯氫彈之父」沙卡洛夫(1975年和平獎得主)等異議人士創立,目的是希望當年遭蘇共壓迫的受害者永不被遺忘。

「紀念」也是後蘇聯時代的民主化象徵。車臣戰爭期間,該團體收集並覈實俄軍和親俄民兵對平民的虐待和戰爭罪行。多年來,俄羅斯人權工作者成爲恐嚇、監禁、失蹤及謀殺的目標,2009年,「紀念」車臣分部負責人埃斯蒂米洛娃就遭綁架並殘忍殺害。

「公民自由中心」則於2007年成立,目的是提倡烏克蘭的人權與民主,2014年俄羅斯佔領烏國克里米亞半島後,該組織開始監測當地政治迫害情事,並記錄在烏東頓巴斯地區衝突中犯下的罪行,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也致力於辨識和記錄俄軍對平民的戰爭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