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膠着 外資三招應變

外資三策略應對俄烏戰事

俄烏戰況膠着且撲朔迷離,市場暴漲暴跌成爲近期常態,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不敢鬆懈,積極與客戶交流意見,外資圈人士最新歸納出三大操作策略:機動調整部位、拋售權值股、反彈優先搶進績優股與後疫情概念股,應對戰事未結束前各種變化。

儘管戰事膠着、且談判訊息變幻莫測,兆豐國際投顧指出,衝突爆發某種程度上意味不確定性消失,研判影響時間不會太長。摩根投信則認爲,俄烏衝突時間會延續多久目前難以判斷,但經驗顯示,地緣政治事件發展短期勢必會造成金融市場情緒緊張、波動加大,但影響通常相對短暫,統計自1970年至今諸多因地緣政治事件所造成的市場波動,平均波動時間約1~1.5個月左右,期間股市雖會震盪,但結束後通常有機會回覆到事件發生前的水準。

前外資策略分析名師王嘉樞剖析,從股市表現層面來看,臺股此次若隨國際市場震盪出現回檔,並不是壞事,評價修正與籌碼沉澱後,不失爲新一輪佈局點。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則指出,目前爲止,俄烏戰爭要演變爲美歐國家也加入戰局的機率不大,市場仍關心通膨走勢,受俄烏戰爭影響,市場對於聯準會升息二碼的預期已經快速下降。

對應至股市實際操作層面,外資圈人士直指,國際機構法人在戰事訊息多空不明時,首先是採機動調整部位策略,進出節奏偏快;其次,要是戰事有擴大跡象、局勢更緊張時,外資將貫徹拋售權值股策略,從上週對臺股進出標的可見端倪;再者,若戰爭緊張氛圍趨緩營造反彈條件時,國際機構法人佈局轉向績優股與後疫情時期受惠股。

機動調整與大舉拋售權值股這兩大策略,最近迅速交替出現,根據統計,外資連續五個交易日賣超臺股,隨戰事變數擴大,外資加大賣股力道,最近二個交易日賣超金額都超過500億元,累計單週賣超金額高達1,665.4億元,改寫外資單週賣超臺股金額之最;同時,當外資把規避風險擺在第一位後,拋售權值股可說毫不手軟,臺積電、聯電、聯發科、華航、富邦金、鴻海等流動性佳,面臨賣壓衝擊最巨。

在烏克蘭局勢、通膨與利率擔憂背景下,瑞銀認爲,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高於趨勢,且防疫限制措施正逐漸解除。法人指出,一旦市場風險偏好度回升,外資券商基本面選股將回到鎂光燈下,像是被動元件、晶圓代工龍頭股、ABF族羣等,均獲青睞,加上後疫情時期的開放國境與內需通路相關,都將各擁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