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彈藥耗損快 啓發美臺國防產業鏈調整

(圖/朝中社)

從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迄今,美國及其盟國已向烏克蘭提供將近500億美元的裝備。然而,烏克蘭戰場所消耗的彈藥速度,遠超過美國與北約所能生產彈藥與裝備的速度。

除了烏克蘭對於彈藥與軍事裝備需求外,美國在歐洲或亞洲的盟國也迫切需要相關的武器裝備與彈藥,而且烏克蘭戰場上所使用的FGM-148標槍飛彈(FGM-148 Javelin)、FIM-92刺針導彈(FIM-92 Stinger)與導引多管火箭彈(GMLRS)等彈藥,可能需要2到3年才能生產足夠的彈藥。不僅是美國與北約等國家,俄羅斯也面臨到同樣問題,這讓莫斯科需與北韓建立彈藥與武器的軍事合作,補充在烏克蘭戰場上所消耗的彈藥儲備。

俄烏戰爭暴露從歐洲國家到美國與俄羅斯對於戰爭準備不足的困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瓊斯指出,「在過去的20多年期間,美國曾經參與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反叛亂戰爭或反恐戰爭,這是一種兵力密集型戰略型態。然而,與此不同的是,俄烏戰爭是一場傳統戰爭,更爲依賴重型武器,而且在可能的印太沖突當中將不同於烏克蘭戰場所發生的陸地戰爭,更爲需要美國武器儲備」。瓊斯還根據兵棋推演顯示,美國在太平洋衝突中「戰爭爆發不到一週」已耗盡遠程反艦導彈等「關鍵遠程彈藥」。

同樣的,當俄軍在放棄北方戰線轉向到烏東戰線時,俄軍的精準導引彈藥已顯不足,使得地面部隊僅能使用非精準導引飛彈、火箭和戰術飛彈攻擊烏國陣地,限制俄軍遠程打擊能力。而近日再度傳出俄羅斯打算向北韓或伊朗購置大量和多種類型的彈藥,這些交易還可能包括提供有助於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原物料。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佈雷德利曾言,「業餘人士才談戰略,專家講的是後勤補給」,強調後勤補給在戰爭的重要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認爲,「俄烏戰爭的教訓之一是傳統武器彈藥的消耗率非常高,我們正在重新審查我們自己的庫存和計劃,以確保我們做對了」。

臺灣現已獲得從美國購置刺針飛彈與標槍導彈,這將有效阻敵靠岸甚至登陸。但從俄烏戰爭的教訓來看,這些數量遠不及烏克蘭一日的需求數。爲了達到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所提出的「整合嚇阻」戰略,美國試圖在衝突爆發之前提供這些武器系統,而不是在衝突爆發之後才提供。

另一方面,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試驗刺針飛彈與標槍飛彈結合小型艦艇進行沿海防禦,美國海軍正在研擬配置刺針飛彈的無人後勤護衛艦的系統。刺針飛彈與標槍導彈皆是單人便攜式且易於行動與操作的武器系統,能夠抵禦遠程導彈的攻擊,而這正是島嶼防衛計劃的特徵。

日本正擬放寬武器出口管制規定,今年5月初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派代表來臺灣,討論共同生產無人機與各項彈藥事宜,顯見美國對於彈藥的強烈需求,日本或臺灣不無參與相關國防產業的可能性。而且倘若日本能夠生產美國軍隊所能夠使用的彈藥,將提高兩國軍隊在危機或戰時互操作性的能力。

美國國防部於6月成立「老虎小組」(tiger team),來檢視美國對外軍售效率不彰問題。這可能修改現有的出口管制政策,或有助於促進美國與臺灣或該印太地區其他合作伙伴之間的聯合生產。這種系統聯合生產或可減輕美國國防工業壓力,同時提升區域合作伙伴進行自主武器生產的能力。華府業已認識到,需要危機爆發前就準備好武器與彈藥,美國的印太戰略將更爲強調國防產業的合作。(作者爲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