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宣佈停氣 “美氣東輸”能助歐洲扛過寒冬嗎?

2025年1月1日,俄羅斯通過烏克蘭給歐盟的天然氣供應正式終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月1日發表聲明說,因過境協議到期、烏克蘭多次明確拒籤協議,自莫斯科時間1月1日早8時起終止過境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2019年12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簽署了關於經烏克蘭領土輸送天然氣的協議,協議有效期5年,2024年12月31日到期。

經由烏克蘭管道入歐的天然氣佔俄羅斯對歐輸氣量的一半左右,約佔歐盟國家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5%。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2月31日,也即正式斷氣的前一天,歐洲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一路高漲,收盤時漲3.35%,2024年首次突破50歐元,至50.53歐元,爲2023年10月份以來新高。

上個月,美國開始從八個液化天然氣(LNG)設施出口天然氣給歐洲,但美國輸氣可以替代俄羅斯斷氣的缺口嗎?2022年歐盟天然氣以100%~200%的價格飆升,讓歐洲人至今忘不了那個“史上最貴冬天”,如今烏克蘭“關閘”,歐盟疲軟的經濟是否會再次承受能源價格高企之苦?

電價氣價再飛漲

每年冬天,歐洲的能源市場基本是“看天吃飯”,遇上暖冬則用電用氣取暖的需求收縮,氣溫偏低則能耗大增。

但這個冬天,歐洲的氣候狀況更是尷尬。一方面2024年12月氣溫回落,雖然相對接近長年均值,但相較前兩年的暖冬,偏冷的氣溫還是推動取暖消費持續走強;另一方面,2024年歐洲出現異常的“黑暗無風”氣象(德語“Dunkelflaute”一詞專門形容該天氣),也就是雲層籠罩、低壓無風,太陽能、風能都無用武之地。據德國經濟部消息,“黑暗無風”期間德國可用風電同比銳減近85%。

用電高峰疊加發電量大減,後果都反映在電價上。根據電力追蹤網站Drax Electric Insights的數據,在2024年12月中旬風力較小期間,英國電價一度躍升至每兆瓦時485英鎊,遠高於2023年約70英鎊的平均水平。德國這個冬天尤爲陰冷,2024年12月中旬電價刷新年內新高,相當於2023年同期近兩倍。

電力吃緊,歐洲天然氣的去庫速度也快於往年。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GIE)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2日,歐洲天然氣的庫存量已降至75.7%,低於2019-2023年平均的78.6%。

據氣象公司Maxar Technologies預測,英國、法國、德國和北歐大部分地區1月初氣溫將大幅下降,寒流將持續整個月。

歐洲的用電用氣量預計還會持續攀升,但2025年1月1日開始烏克蘭已正式切斷俄烏輸氣管道。

在俄烏衝突爆發前,該管道的輸氣量僅佔俄羅斯向歐輸送天然氣總量的8%,但隨着“北溪”管道、白俄羅斯—波蘭管道相繼關閉,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佔到俄對歐出口總量的一半左右,尤其東歐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奧地利高度依賴這條輸氣大動脈。

國投期貨分析師李祖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24年夏天烏克蘭揚言不會續約過境協議,之後幾個月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三方都在持續博弈,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歐盟成員國更是着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2024年12月中還專門到莫斯科會見普京,希望就天然氣供應達成新的方案。這幾個歐盟國家也提出過變通方案,比如俄羅斯把天然氣賣給阿塞拜疆,法律上變成阿塞拜疆的天然氣再經由烏克蘭輸送入歐,或者歐盟先在俄邊境買氣,“歐洲天然氣”通過烏方管道輸歐等等。但烏克蘭的態度一直都較爲強硬,這些規避方案也很難得到烏克蘭的點頭。

“從2024年12月開始,歐洲TTF天然氣指數就大幅走高,實際上是市場已經把烏克蘭關閘斷氣的風險完全計入定價了。”李祖智說道。

“美氣東輸”能否救急?

幾周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向歐盟發通牒,要麼買美國油氣,要麼全面加徵關稅,最後一句關稅的恐嚇還要用上三個感嘆號來強調。

早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不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主動示好,表示歐盟可能考慮用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替代俄羅斯的進口。

從歐盟的天然氣進口結構來看,美國的比重確實在增長。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歐盟進口的天然氣中,俄羅斯是第一大供應國(41%),美國的佔比僅有6%。到了2024年二季度,挪威已成爲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34%),美國佔比躍升到16%。

2024年12月中旬,美國液化天然氣公司Venture Global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天然氣出口工廠Plaquemines開始投產,是美國第八座也是規劃產能最大的LNG出口設施。2024年12月26日首批從港口出發的LNG船,預計在1月初就會抵達德國。

俄烏管道剛關閘,後腳就有美國LNG船開始“送氣”。但美國的增量可以彌補上這部分缺口嗎?

李祖智向記者表示,俄羅斯的烏克蘭管道在2024年供應了約155億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而美國最新建設完工的天然氣出口項目,2025年大概會新增180億方的總出口量,其中已經簽訂的長協貨物裡有約20%~30%賣給歐洲,加上亞太買的長協,也有轉售給歐洲的情況。所以綜合來看,全球市場的LNG增量理論上可以覆蓋俄氣缺口。

但是短期內,歐洲或仍要面對用氣緊張的局面。李祖智進一步指出,美國在建的一些天然氣出口設施原計劃是2024年下半年開始投產的,但已經推遲了一些時間,導致新增出口沒有跟上。加上歐盟方面,由於12月末歐洲風電走弱帶動氣電需求增強,天然氣去庫速度仍然不低。俄烏管道在1月徹底停止,只靠一季度美國LNG的增加量或難以徹底扭轉歐洲市場近期偏緊的基本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在俄烏衝突發生後,歐盟已經在逐步適應能源上同俄羅斯脫鉤的趨勢,現在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在歐盟的佔比已經不高。考慮到特朗普即將上臺,歐盟和烏克蘭都試圖在能源問題對俄施壓、增加籌碼,所以歐盟其實衡量過斷氣的經濟影響有限,纔會有底氣醞釀進一步制裁。

“不過,突然斷氣產生的缺口仍然會影響市場情緒,擔憂用氣出現暫時性短缺,加劇價格波動。此外,匈牙利等部分成員國高度依賴俄烏管道的天然氣,關閘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即使能通過其他方式調配天然氣,從港口引入LNG或者新建管道,都會讓運輸成本和氣價陡增。”董一凡進一步說道。

2025年還會“氣荒”嗎?

2022年,全球天然氣爭奪戰膠着,歐洲和亞洲的LNG船更是“一船難求”。2024年夏天,由於東南亞和南亞極端高溫來襲,亞洲現貨LNG價格飆升三分之一。那到2025年,“氣荒”還有可能捲土重來嗎?

展望2025年,市場已基本就天然氣供應量大增達成共識。

世界銀行預計,2024年全球天然氣供應增長1.6%,2025年和2026年的增速將達2.3%以上。標普全球認爲,下一波LNG供應浪潮將於2025年開始,預計2025年新增供應量爲2700萬噸,其中近90%來自北美的新項目投產。

“從大趨勢來說,2025年開始全球天然氣就會由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價格偏向下行了。”李祖智解釋,這主要和大量LNG新出口設施的投產有關,2022年全球遭遇氣荒、氣價暴漲,於是油氣公司大力投資新項目,經過幾年的建設週期後,這些項目密集在2025、2026年投產。預計未來三年,全球會新增三分之一左右的液化天然氣產能,這個數字是非常誇張的。而從需求來看,預計全球需求增速溫和,或低於供應的快速增長。

然而,供應量猛增也並非好事。

睿諮得能源北美石油和液化天然氣市場研究副總裁Emily McClain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特朗普放鬆監管和能源主導型的政策,可能會通過快速審批和擴建基礎設施來加速美國LNG出口,強化美國油氣大國的地位。不過,如果市場面臨“太多,太快”的局面,新項目密集上馬可能會加劇中期內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過剩的局面,進而動搖價格。特別是如果特朗普像他多次聲稱的那樣迅速結束俄烏衝突,可能會相應放鬆對俄的經濟制裁,也就更加利空天然氣價格。

另外,即使全球天然氣供應量迎來暴增,但供應不穩定、氣價暴漲的局面還是有可能重現。

董一凡表示,歐洲即使有美國的新增天然氣出口,但依然面臨不確定性。首先,美國港口的煉化項目一旦遭遇罷工、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而停擺,歐盟自然受波及;其次,歐洲的天然氣接收站能否順利運營,也會影響供應的穩定性。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新增的天然氣產能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天然氣供應的脆弱性。李祖智表示,美國、卡塔爾、澳大利亞位列全球天然氣出口量前三,過去這三個國家一般貢獻全球40%多的出口量,但隨着未來三年新項目的大投產,這三個國家的出口量會漲到60%多,換言之,就是集中度、壟斷度都提高了。

這樣的代價就是風險快速擴散,幾個天然氣出口大國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在全球掀起波瀾。之前,業內都說天然氣是有比較明顯區域分割的市場,美國、亞洲、歐洲市場都有自己的邏輯,但之後不同區域的聯動性會更強,就像2023年澳大利亞LNG項目罷工引起歐洲氣價上漲10%那樣。

在李祖智看來,氣候危機下,越來越頻繁的高溫、極寒天氣都會讓一個地區的採購量突然猛增,疊加上出口市場集中度變高,就意味着氣價可能會在暴漲和暴跌之間反覆橫跳,年內出現越來越多的節奏性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