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圍攻戰「這武器」用不膩 外媒: 未爆更慘

這可能使所有烏克蘭人民此後身處未爆彈的危險之中,宛如地雷區一般。(圖/路透社)

俄烏戰事持續延燒邁入第11天,俄軍正朝着烏克蘭主要人口集中區前進,包括南部戰略港市馬立波(Mariupol)及首都基輔(Kyiv)。發動地面戰出師不利後,俄羅斯開始展開蠻橫的「圍攻戰術」,一連串集束炸彈摧毀地面各處設施,外媒指出,此舉不禁讓人聯想到曾在敘利亞和車臣衝突中的作戰策略。

根據評論網站Vox(沃克斯)分析,烏克蘭武裝部隊與各民兵手持步槍抵抗俄軍,迄今在防守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大量的武器設備更遠超乎原本想像。戰略專家克拉克(Mason Clark)表示:「俄羅斯爲了淡化軍事行動的慘烈,並沒有部屬軍隊。」

俄軍的進攻似乎逐漸發展成一套新的作戰策略,專家認爲,俄羅斯發動的「城市戰」要地面行動有所警覺,空襲被視爲俄方重要的一部分,爲了打擊士氣,狂轟地面基礎建設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

根據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一份報告指出,俄軍曾使用可以發射集束炸彈的BM-30火箭炮,極大的破壞力導致所有民宅陷於火海。「集束炸彈的故障率偏高,這表示不是所有炸藥發射出去後都會引爆。」強調這可能使所有烏克蘭人民此後身處未爆彈的危險之中,宛如地雷區一般。

根據外媒稍早報導,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Chernihiv)一處民宅門口發現一枚500公斤的未爆彈,而且那還只是區域內其中一顆。

專家進一步補充,過去歷史證明了俄羅斯的圍攻戰術必然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敘利亞內戰時期,俄羅斯主要發動空對地的攻擊,集束炸藥就是用在這裡;1994年與1995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一貫的高處襲擊,將首都格羅茲尼(Grozny)夷爲平地。

然而,烏克蘭並沒有打算就此善罷干休,無論普丁的圍攻戰術是否成功,前車之鑑表明了下一階段都將犧牲掉更多無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