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股年報觀察④丨濟川藥業兩大單品表現亮眼,零售端增利明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馬小雨、朱奕臣 武漢報道

日前,濟川藥業(60566.SH)發佈2023年年報,蒲地藍與小兒豉翹兩大單品業績亮眼。

據財報,濟川藥業2023年共實現營業收入96.54億元,同比增長7.32%,淨利潤爲28.22億元,同比增長30.04%。基本每股收益3.08元,同比增加26.23%,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00元(含稅)。

具體到產品上,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所屬的清熱解毒類產品共實現33.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7.68%;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所屬的兒科類產品營收爲27.4億元,同比增長13.01%。

事實上,蒲地藍口服液在2018年就曾創下32億元營收,佔當年濟川藥業總營收44%以上。但後來受到醫保目錄清退等因素影響,銷售額一度降到23.48億元。“退出醫保後,該產品在院線端的銷售推廣受到一定影響。爲此,該公司不斷向零售模式轉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業內知情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

此外,爲保障公司業績增速的持續性,業內知情人士表示,當前,濟川藥業自研、BD兩手抓,不斷豐富產品線。

零售端增利明顯

濟川藥業共有三大單品,分別是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小兒豉翹清熱顆粒。2023年,上述三者的合計銷售收入佔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73.33%。

其中,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銷量增長顯著。“一方面是受到呼吸類疾病多發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產品在零售端增利明顯。”業內知情人士指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此前已在院線端建立用戶基礎,爲轉向零售端提供有力支持;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兒童退熱藥與腫瘤用藥或其他複雜疾病用藥相比,具有強零售屬性。”

據瞭解,該公司以近1000人的零售團隊貢獻了三成以上的銷售份額,截至目前,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在零售市場的銷售佔比已經超過50%。

在零售端增利明顯的同時,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呈下降狀態。

財報顯示,2023年,濟川藥業的銷售費用率爲41.5%,同比減少4.22%,管理費用率爲3.86%,同比減少0.19%。

但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因集採壓力及市場競爭壓力,銷售量受到影響。2023年,濟川藥業消化類藥品營收同比減少4.6%,生產量同比減少6.75%。

有投資者反映,該公司拳頭產品相對集中,一旦其原料藥價格、產銷狀況、市場競爭格局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公司如何保持業績增長的持續性?

對此,業內知情人士指出,一方面,即使面對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集採壓力等挑戰,該公司當前產品線足以支撐未來三年左右的業績穩健發展。蒲地藍已是成熟的產品,年收入大致維持在30多億元,將爲該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當前國家積極推動兒童規範用藥,小兒豉翹作爲中藥類兒童退熱藥,已表現出強勁的增速。

“另一方面,該公司也在不斷地豐富產品線,採取自研、BD兩手抓的模式,能推出更多可供市場選擇的產品。”業內知情人士進一步指出。

自研、BD兩手抓

近幾年,濟川藥業在不斷尋找業績新增長點,採取自研和BD兩條路齊頭並進的方式。

在自主研發方面,濟川藥業藥物研究院繼續奉行大單品戰略,佈局中藥、仿製藥、改良新藥等。“該公司將主要資源集中到更具潛力的方向,已在兒科、消化科等具有經驗積累,隨着中藥創新藥的發展,會持續關注並拓展相關領域。”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財報顯示,2023年,該公司研發費用爲4.6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濟川藥業擬將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的約3.22億元用於新產品研發項目,當前正發力研發治療銀屑病及特應性皮炎的口服固體制劑JC002B(1類新藥)、銀屑病皮膚外用製劑(2類新藥)以及雄禿皮膚外用製劑(2類新藥)等產品。

在BD業務方面,據悉,濟川藥業除了關注兒科、呼吸、消化等與公司渠道優勢契合的品種,還在關注除了腫瘤用藥以外的覆蓋人羣廣、市場潛力大的大單品。

2023年,濟川藥業合計引入了4款藥品,分別爲用於治療或預防流感的聚合酶酸性蛋白(PA)抑制劑ZX-7101A、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婦科、眼科各有一款醫療器械類產品。

濟川藥業也在不斷調整BD業務模式。“在以往的商業模式中,濟川藥業主要是獲得藥品商業化推廣權益。此後,公司會關注更早期的臨牀產品,獲得產品更多權益,也會探索海外市場,尋找到更多的商業機會。”業內知情人士表示。

還值得一提的是,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25年至2026年可能是濟川藥業產品管線充實的重要時間節點,聚合酶酸性蛋白(PA)抑制劑ZX-7101A以及針對銀屑病、特應性皮炎等重點產品預計於該時間節點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