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涌動“中文熱”(記者手記)

劉仲華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多瑙河東岸,坐落着匈中雙語學校。學校大門上方懸掛着中國國旗、歐盟旗幟和匈牙利國旗,教學樓裡不時可見紅燈籠、中國結等裝飾品。課間休息鈴一響,樓道里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你好,你好!”見到記者一行,孩子們紛紛上前用中文打招呼。

匈中雙語學校成立於2004年9月,是中東歐地區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2009年10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匈牙利期間,曾到匈中雙語學校考察。2023年春節前夕,該校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教授,按照中國風俗拜年,講述在校學習中文12年的感受,表達將來到中國上大學、爲匈中友好作貢獻的願望。習近平主席在覆信中鼓勵匈牙利青少年更多瞭解中國,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習近平主席對匈中雙語學校的關心,極大鼓舞了同學們學習中文、瞭解中國的熱情。

“習近平主席覆信匈中雙語學校學生,對我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匈中雙語學校校長埃爾代伊·蘇珊娜自豪地對記者說,“雖然我們學校規模不大,跟中國相距遙遠,但在兩國民間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們的很多學生前往中國學習,今年又有10名學生收到了來自北京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匈中雙語學校目前有12個年級、20個班,在校學生500餘名。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該校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中文發音都很標準。據匈中雙語學校中方負責人王悅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匈牙利青少年喜歡上中文,一家兄弟姐妹都就讀於匈中雙語學校的情況不在少數。2023年曾代表全校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教授的宋智孝及其家人都是中文愛好者,她的哥哥和弟弟也曾在這所學校就讀。

匈中雙語學校既是學習兩國語言文化的平臺,也是發展民間友好、促進民心相通的橋樑。近年來,“中文熱”在匈牙利不斷升溫。中文已被納入匈牙利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整個國民教育體系,成爲該國的高考科目。匈中雙語學校的發起人之一、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對學校蒸蒸日上的發展頗感欣慰。在他看來,鼓勵兩國民衆學習對方語言,可以推動匈中友誼世代相傳,這是兩國人民的一致期待。“很多匈牙利年輕人從匈中雙語學校畢業後到中國留學,也有華僑華人的孩子在這裡畢業後進入匈牙利的大學讀書。匈中兩國青年從小就建立起真摯友誼和相互理解。”

隨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到匈牙利投資辦廠,掌握中匈雙語的人才越來越受歡迎。“我從7歲起就開始學習中文,已經學了10年。學習中文對我而言很重要,畢業後找工作,會中文是一個很大優勢。”匈中雙語學校十年級學生厄多斯·阿圖爾告訴記者。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着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中午時分,匈中雙語學校三樓教室裡,傳來陣陣女聲合唱,高年級的學生正跟着老師學唱中文歌曲。2024年恰逢匈中雙語學校成立20週年,它正像一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青年,在中匈友好事業的大道上,向着未來奮力奔跑。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