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陸最大鷹派出任美副國務卿!「印太沙皇」康貝爾多次訪臺

美國聯邦參議院6日表決通過,讓有「印太沙皇」之稱的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任國務院副國務卿。圖爲康貝爾2023年12月出席國會提名聽證會。(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聯邦參議院昨(6)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有「印太沙皇」之稱的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任國務院副國務卿,他將是美國外交的第2號人物,康貝爾過去曾被封爲「對中國最大鷹派」,他曾至少訪臺6次。

綜合路透社、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RFA)報導,美國參議院昨日以92贊成票對上5反對票,壓倒性通過康貝爾出任副國務卿的人事案,康貝爾將接替去(2023)年7月退休的前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成爲布林肯之後的外交第2號人物。

路透社評論,美國總統拜登、國會挑選康貝爾擔任外交2把手的決定,反映了美中關係的重要性,尤其北京對華府構成外交難題,美軍在對抗解放軍軍力升級的同時希望避免爆發衝突,華府在限制大陸不公平貿易舉措的同時,也希望避免爆發全面貿易戰。

拜登2021年上任後設置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一職,由康貝爾出任,他當時被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譽爲可能是「對中國最大鷹派」。

康貝爾去年12月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現今的挑戰是全球性的,一個區域發生的事會影響其他地區,「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合作—只要看看中國、伊朗和北韓對俄羅斯侵略戰爭的支持就知道了」,他說北京認爲美國正在急劇下降,「我們必須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表示上任後將優先考慮中國大陸構成的戰略威脅。

現年66歲的康貝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被視爲是歐巴馬時代「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的重要推手,將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從中東轉向亞太。

擔任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期間,他重新推動由美國、澳洲、印度、日本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

不過他也強調,美國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並不尋求衝突或對抗,他說美國致力於與盟國合作,並且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的競爭。他甚至主導去年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舉行的峰會,爲降低美中緊張創造條件。

康貝爾2021年7月參加討論印太地區議題的座談會時也曾表示,美國支持臺灣尊嚴,維持與臺灣堅實的非官方關係,「我們不支持臺獨,我們充分了解這議題極具敏感性」。

圖爲2015年6月時任民進黨黨主席、準備競選總統的蔡英文在華府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康貝爾對談。(圖/中時資料照)

另據中央社報導,康貝爾過去至少訪臺6次,與蔡英文總統、前總統馬英九、陳水扁等都見過面,2013年10月,馬英九前總統也在總統府親自頒贈康貝爾「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另外,外交部長吳釗燮及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去年2月訪問美國在臺協會(AIT)華府總部時,也曾與康貝爾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