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上桌了!

新鮮的陣容配置下也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第一期《杜拉拉昇職記》的雙人試鏡舞臺,火速集齊了高潮迭起的“短劇三件套”——虐淚、強吻、生離死別,兩人情感之間的極致拉扯在短短几十秒到幾分鐘之間完全輸出,每一幕都自帶短劇既視感。

就像《開播!短劇季》綜藝,在《杜拉拉昇職記》試鏡單人片段中,1分23秒的總時長,在第8秒就開始有了初次反轉,整體強衝突、高密度的情緒爆發和劇情演繹,也是短劇中的常態。

在短劇之前,一部兩小時的電影也可以被三分鐘看完,只是知道簡要過程和結尾的“閱後即得”模式和短劇的碎片化觀看模式不謀而合,再疊加上爽點爆棚、嗨點不斷的buff,汲取情緒能量的方式十分便捷。除了獲取信息變得更直接,去除氛圍、環境描寫的短劇,高效、集中的敘事衝突讓滿足感來得毫無延遲。

電影《杜拉拉昇職記》劇照

打開短劇就像是打開了“人類慾望列表”,即便是一往無前的時間也是不拘定義的。可以穿越回古代,可以再追憶一遍青春,甚至還可以重生再來,短劇的主人公都擁有一個赫敏的時間轉換器,短劇的世界裡存在後悔藥,還能等一切佈局就位之後閃亮登場,把野心明晃晃地放在了檯面上。

《百元之戀》劇照,女主逆襲人生的故事同樣具有爽感

不僅出門在外身份可以是自己給的,在短劇主人公所擁有的頂級原生家庭和敢愛敢恨的個性也順利成章成爲了“造夢人設代餐”,霸總嬌妻、穿越復仇、豪門恩怨等等一切都可以成爲短劇的內容題材,比如在等級秩序更爲嚴苛的日本,“豪門繼承人隱藏身份打工”類的職場故事就很受歡迎。

日劇《我,到點下班》劇照,主人公的經歷引起了日本打工人的共鳴

縱然是瑪麗蘇的老套路,也有《厲總,你找錯夫人了》或《閃婚老伴是豪門》兩種選擇,甜寵在短劇這裡已不僅是適用於年輕人的精神多巴胺,全年齡層的關照感很足。

雖說“爽”和“快”就像是短劇的DNA,但更有深意和新意的短劇會更出圈。短劇綜藝監製團的張萌就曾說:短劇想要有更長久的發展,必然是精品化,因爲爽只是暫時的,觀衆最終需要的還是有營養的內容。

像是在今年春節檔上線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女主本身就擁有不內耗且情商高反應快的特質,互聯網嘴替的身份十分足夠抓人。除此之外,懷舊情節、小鎮美學、春節團圓的氣氛,以及養眼的顏值,每一項都踩在潮流點上,生逢其時的好故事更容易出圈。

《去有風的地方》劇照,近年來影視作品聚焦於小鎮美學

還有僅3集,18分鐘的《逃出大英博物館》背後有歷史、新聞、社會輿論等紮實的內容鋪墊,爲審美疲勞的觀衆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同時巧妙地以家國情感爲情緒支點,樣樣都得做到有跡可循。

《逃出大英博物館》劇照,內有大量歷史文物、故事的解讀

短劇雖短但鮮明的觀點不能少,與時俱進的精神更是不能丟。就以常見的婚姻家庭問題爲例,最近上新的《引她入室》早已不玩“雌競”的情緒宣泄了,雙女主互助救贖遠比挽救一段岌岌可危的婚姻能獲得更高的關注度,與其費盡心思得到不確定的結果,不如勇敢主宰自己的人生。

《流金歲月》劇照,girls help girls的概念逐步推演進短劇創作之中

在故事情節、觀點之外,因爲大多以豎屏爲主的短劇自然會聚焦重點更多在“人物”而非“環境”之上,所以演員的表演也會被放大,小巧的道具要成爲故事轉折的關鍵環節,卷完內核還得卷豎屏畫面風格表現力,真正讓觀者有強參與感,更好地帶入。

在短劇不斷走紅的當下,有聲音在提醒遠離“精神鴉片”,也有人說它是“並不藝術”的影像形式。但恰如世界電影的發展,由1896年盧米埃爾《火車進站》的紀實性美學起步,到大衛·人格里菲斯發展出了一整套電影敘事的基本語法,而後演變出梅里愛《月球旅行記》那種充滿想象虛構的劇情片。

《月球旅行記》劇照

從寫實到虛構,電影成爲了真正好的藝術創作形式,其實對短劇來說也是一樣,好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存在無限可能的,而它的出現恰恰證明了可以引起時代的情緒共鳴。短劇因爲慢不下來的生活節奏而產生、活躍,它讓影視創作中一個簡單的誤會不用再等不了15年纔開口,捨棄了彎彎繞繞的情緒,更加直給。

所以,比起全盤否定,不如給一點時間,讓短劇成長。也不如給自己一點喘息和接收“爽感”的空間,去處理、接納各種情緒。

圖源:微博@東方衛視開播短劇季、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