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學童自行維持「口罩政策」 心理醫師:根本「這類人」的救贖

日前口罩放寬令已全面進駐校園,但卻有多數學生表示仍繼續戴口罩,校方也觀察到學生出現「脫罩」的容貌焦慮症狀;而大多數民衆也同樣自行維持「口罩政策」。(楊舒婷攝)

日前口罩放寬令已全面進駐校園,但卻有多數學生表示仍繼續戴口罩,校方也觀察到學生出現「脫罩」的容貌焦慮症狀;而大多數民衆也同樣自行維持「口罩政策」。心理醫師周學徹解釋,從不需要以真面目示人的疫情生活,進到不須時時戴口罩的時代, 會讓有容貌焦慮「特質」的人,感覺少了保護傘,並坦言「口罩根本就是容貌焦慮者的救贖」!

最後一階段的校園口罩令6日鬆綁,不過記者深入校園訪問學生時,卻發現超過9成學生表示仍會維持戴口罩,除非體育課需要大口呼吸時纔會脫下,校方也表示有觀察到學生出現脫口罩的容貌焦慮症狀。

高雄陳姓民衆表示,室外不須戴口罩已上路一段時間,室內口罩令雖也解禁,但出門時仍會下意識拿起口罩,走在路上「正常的」沒戴口罩反而覺得自己像異類,好像戴着口罩已經變成臺灣100多年來的傳統一樣,令人錯愕。

得.心身醫學診所醫師周學徹解釋,口罩經常變成修飾容貌、遮掩瑕疵的神器,但並非這幾年來疫情所致,只是疫情期間人們減少上街頻率,即便出門也面戴口罩;由於不需要以真面目示人,讓原本就有容貌焦慮的人可以稍稍減少出門前打理自身容貌的時間,精簡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周學徹表示,容貌焦慮症爲焦慮症的一個環節,且有脈絡可循,如果民衆常常照鏡子、注意臉上妝容或眼妝瑕疵、常整理頭髮等行爲,或是出門前都要花大量時間打扮自己,花心思搭配服裝;出現2種拍照極端,極不喜歡拍照或是極愛在美肌修圖狀態下拍照,以及反覆向旁人確認自己的服裝、妝容、髮型、整體穿搭是否合宜,以上行爲都帶有容貌焦慮的特質。

周學撤建議,民衆面對容貌焦慮可以從接納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認爲自己這樣很好,學會愛自己等方式下手,但這些方式都是需要花時間建設的,若是以感到自己容貌焦慮過度嚴重,可以尋求醫療協助,處理焦慮的根本問題。

高雄市容貌焦慮口罩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