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國產大模型爭奪白熱化!繼月之暗面後 阿里又要領投MiniMax的大額融資

《科創板日報》3月4日訊(記者 敖瑾)國產大模型競賽持續。《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通用大模型初創項目MiniMax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規模融資,阿里爲其中的核心領投方。

此前不久,另一家大模型創業企業月之暗面也傳出了完成10億美元規模融資的消息,投資方中也出現了阿里的身影。

《科創板日報》記者還獨家瞭解到,在月之暗面這輪大額融資中,大部分資金都來自於阿里,這也讓阿里在這輪融資之後成爲了月之暗麪糰隊之外的機構大股東。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阿里這筆投資中有一部分屬於算力支付。

可以看到,開年後阿里對國產大模型的投資策略正變得更爲激進,無論是出手頻率還是金額規模都明顯擡升。在此之前,阿里已經對百川智能、智譜AI以及零一萬物進行了投資。至此,阿里已對頭部幾家國產大模型完成投資覆蓋。

阿里對國產大模型的投入,除了持股等考慮外,更關鍵的策略點,或是爲阿里雲在AGI時代的競爭奠定先發優勢。國產大模型創業項目的實力比拼越來越激烈,而互聯網巨頭在這個領域的爭奪和佈局,也開始走出分化局面。

國產大模型燒錢持續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MiniMax最新一輪融資還在進行中,最終金額尚未完全確定,“但也會是像月之暗面一樣的大額融資。”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近期國產大模型這兩筆大規模融資中,大部分金額都來自阿里的出資。而對於包括阿里在內的互聯網大廠的出資邏輯,有投資人士分析,除了持股這些國產大模型項目,還與大廠自身的雲服務未來發展考量相關。

“大模型越訓練到後面,需要的資金投入越大。不同於互聯網應用,基於大模型的應用在使用過程中還要支付推理開銷,因此對雲廠商天然依賴。就像海外大模型戰況一樣,OpenAI綁定微軟,而Anthropic則綁定了AWS和谷歌。互聯網和雲服務巨頭衝着這個前景,砸錢的意願也很強。”

目前,國產大模型在追趕GPT 4。而據相關資料,GPT 4需要在有上萬張A100並聯的單一算力集羣上進行,訓練耗時爲4-6個月。在算力芯片供給受限的情況下,大多數國產大模型創業項目無法擁有同等的訓練條件,這也是目前國產大模型最大的瓶頸。而國內的頭部雲服務廠商有豐富的大算力集羣,從這個角度而言,大模型創業公司的發展,可能受到來自互聯網大廠的牽制。

有市場消息曾傳出,在去年算力芯片供應受限後,互聯網大廠的雲服務應聲漲價,一些大模型創業公司與雲服務廠商的合約價格直接上漲了50%。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有一段時間機器價格每天都在變,“價格一直變,策略也要一直變,到底從什麼渠道,買還是租,有很多不同選擇。”

從這個角度而言,儘管拿到大筆融資的是兩個大模型創業項目,但兩筆交易中最大的贏家,或也有作爲投資方的阿里。“無論算力支付在阿里對國產大模型的投資中佔比多少,阿里都通過投資的方式,實現了項目方對算力集羣需求和阿里雲的長期綁定。”上述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

其進一步表示,對於項目方來說,與互聯網巨頭的綁定是一把雙刃劍。即一方面這種深度綁定未來或成爲對自己發展的掣肘,“另一方面是,項目通過這種綁定一下子就擁有了非常好的訓練資源,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推出比國內其他創業公司更好的大模型”。

楊植麟在近期的採訪中,亦被問到了與互聯網巨頭相關的問題。對於大模型公司的終局是被巨頭收購的觀點,其在回答中表示,“不一定,但他們可能有很深入的合作關係。OpenAI和微軟就是典型合作模式,這裡面有很多可以參考,也有一些可以優化”。

據外媒披露的交易細節,微軟對OpenAI投資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算力支付。其他條款還包括,微軟將獲得OpenAI四分之三的的利潤,直到其收回高達100 億美元的投資;微軟對OpenAI的持股比例爲49%。

就上述投資動態及細節,《科創板日報》記者聯繫了阿里、MiniMax以及月之暗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國產大模型爭奪白熱化

進入2024年,阿里對國產大模型的投資策略變得激進。有分析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吳泳銘正在通過投資的方式,爲阿里雲買下長遠的未來。”吳泳銘爲阿里集團、淘天集團以及阿里雲智能集團的現任CEO。

行業預期,未來大模型的發展將給雲服務領域帶來鉅變。而目前,意識到變局將至的互聯網巨頭,在雲服務方面的競爭已經開啓。微軟、谷歌、亞馬遜等海外巨頭,通過股權投資方式,不僅綁定了AI客戶,也在積極和大模型初創公司展開深度合作,拓寬未來雲業務的想象空間。

微軟無疑是其中出發得最早的一個,也是最早收穫果實的巨頭。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此前在電話會中曾表示,超過1.8萬家公司正在使用微軟的Azure OpenAI服務,其中包括以前從未使用過Azure的客戶。與此同時,其雲計算產品Azure的收入增長,也有不少是來自微軟提供的GPT 4入口。

上述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阿里和騰訊對國產大模型的投資都屬於“廣撒水”,而目前它們在投資策略上正走出分化。“騰訊一直都表現得比較猶豫,一方面可能是因爲決策層對大模型的理解還不夠充分,並且對自家的混元大模型有期望,反而對外投資行動變慢了。而開年之後,阿里明顯是變得更兇猛了。”

去年,阿里和騰訊同時出現在了百川智能和智譜AI的同一輪融資中。此外,騰訊去年出手了MiniMax的A輪融資;阿里雲則獨家投資了零一萬物的天使輪。

從決策層考量上,阿里在去年提出了“AI+平臺化”雙輪驅動的策略;騰訊方面,在前不久舉行的騰訊2023年會上,馬化騰表示,在AI領域,“我們總算能跟上第一陣列,不能算最領先,但是至少沒有太落後,我覺得後面還要結合我們的場景,把AI混元大模型應用到各個場景中。短期一兩年內,我感覺不會有一個純原生AI大的應用,應該還是要結合到我們的所有產品裡面,做效率提升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機會。”騰訊自己的混元大模型在去年9月亮相。

國內大廠中,公開表示雲服務已經受到大模型提振的,是最早入局和佈局大模型的百度。百度日前發佈的2023年財報顯示,其非在線營銷收入爲83億元,同比增長9%,創了該板塊歷史最高季度營收,主要得益於智能雲業務的擴張。在財報電話會上,李彥宏表示,“大模型爲雲業務帶來約6.6億元的收入”。

瞭解雲服務領域人士表示:“未來的雲服務,沒有底層頂級大模型支持的雲廠商,或許很難有競爭優勢。”

當前階段,Sora模型的面世,也在刺激着互聯網大廠們開啓新一輪的AI投資策略調整。有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字節、騰訊現在對文生視頻的方向看得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