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兩樣情 雙北火紅 高雄牛步

內政部最新統計,六都累計推動都更案臺北巿排名第一、高達823件、新北以318件位居第二。(本報資料照片)

六都都更案統計

內政部最新統計,六都推動都更案臺北巿排名第一高達823件、新北以318件位居第二,高雄僅20件,遠遠落後,國揚總經理彭邵齡說,全臺都更獎勵都差不多,但雙北積極推動各項配套、鬆綁相關建築法規,並積極提升審議效能,反觀高雄巿光是不放寬樓高削線限制,就令許多都更案難以推動。

雙北臺中 六都前三名

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參加土城首件公辦都更案動土典禮時,即自豪表示,新北巿都更申請在他任內的核準量即爲20年總和的四倍。就內政部統計,六都辦理都更案件量以臺北的823件最高,新北318件、臺中132件分列2、3名。

新臺灣開發整合公司總經理遊榮富表示,推動都更,雙北最有利基,因爲房價達一定水準,這股風潮也擴散到桃園、臺中、臺南等地,惟臺中和臺南新興區域建地多供給多,建商會選擇不需花太多時間整合的都更案推動。

華固總經理洪嘉升表示,全臺都更容積獎勵都差不多,臺北基準法定容積比較低,如使用分區爲住三的容積率僅225%,加都更獎勵、容積移轉,最高容積爲225%乘1.9倍,反觀高雄較高,如商業區容積可高達800,再加獎勵50%就更高,但囿於削線等限制,加上房價較低,推動會較吃力。

據瞭解,長久以來深耕臺北的華固,目前在大安、松山、中正區及新店都有都更案在推動中。

誘因不足 影響建商投入意願

集團在高雄擁有飯店、百貨事業,並推出不少住宅代表作的國揚建設總經理彭邵齡,對高雄都更發展十分憂心,她指出,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高度削線,要求爲道路中心線到路邊距離乘於3.6倍,但臺北已放寬到5倍,新北也有適度放寬,高雄遲遲未鬆綁,囿於高度限制,容積就疊不上去,加上房價低,影響建商與民衆都更意願。

舉例來說,臺北危老案很多是六米巷,以前建蔽率100坪可蓋60坪,沒有道路中心線對應限高,可蓋5樓、容積約300%,現在住三容積爲225%,建蔽率要45%,要蓋到6樓以上,才能到原來的300%,如果高度不放寬,容積就不可能用完,後來臺北巿府就把道路對應建築削線的規範由3.6倍提升至5倍,以解決問題。反觀高雄不管是危老還是都更,都按照舊法令,即便高雄容積比臺北高很多,動輒達400%、500%,甚至600%、800%,但只要基地不在大馬路旁,就不可能蓋完,更遑論都更還有道路要退縮等限制;特別是原物料高漲,房屋造價南北是一樣,水泥和砂不因在高雄就比較便宜,但臺北售價遠高於高雄,不止差一倍,建商投入成本,收不回來,誘因會更小,呼籲高雄巿府應正視問題。

新北住都中心指出,爲推動都更,巿府祭出都更三箭,雖《建築技術規則》要求樓高削線須符合自「道路中心點」到路邊距離的1比3.6倍,但危老與海砂屋等案,有條件放寬可以由「道路對側點」爲計算基礎,讓建築蓋較高。

據瞭解,《新北市政府處理防災型建築加速改善要點》明年3月到期,不但考慮延長,且將不須居民百分之百同意,即可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