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造影儀 精準解讀肢體語言

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整合人類醫用等級造影設備,開發動物專用醫學影像造影系統。(國研院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新藥研發與新型醫療器材都要通過動物試驗,但動物無法傳達在治療過程的身體狀況,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整合人類醫用等級造影設備,開發動物專用醫學影像造影系統,協助研究團隊替實驗動物進行身體檢查,精準解讀動物「肢體語言」,追蹤觀察牠們打針、吃藥或手術後健康變化。

這套系統包括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CT)、X光與超音波等設備,歷時3年建置完成,已陸續拍過大鼠、紐西蘭大白兔、李宋豬和蘭嶼豬等千隻次實驗鼠、兔與豬,也配合動物保育團體和博物館傷救行動,協助拍攝診治意外受傷的保育類物。

儀科中心助理工程師強乃元表示,動物無法表達知覺,醫學造影技術隔空診斷成爲觀察療效最佳方法,像是發炎部位可能出現積水,且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壓迫痛覺神經,研究團隊可藉由發炎與積水影像,研判動物因治療造成的疼痛程度,是否產生併發症等狀況。

透過這套系統監測相關生理資訊,研究團隊也可更精確診斷病因,減少因病理解剖而犧牲實驗動物,加速藥物疫苗與醫療器材研發。

強乃元提到,這套系統拍攝使用的輻射劑量、曝光時間和角度,都是經過「精打細算」反覆測試,針對不同動物體型、體重,找出最佳的拍攝參數,更特別設計動物專屬固定牀,確保在拍攝過程中,不會因晃動而受傷,拍攝影像也能更清楚。

強乃元說,放射線或電磁波訊號會隨距離衰減影響,體型越小的動物越難拍得清楚,有些甚至要拍個2到3天,才能取得清晰影像,不過這套系統解析效力相當不錯,團隊已拍過鳥巢,協助委託單位研究其結構,「可以說,我們拍攝對象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