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樞紐建設最新進展來了,上海“流量”未來能否比肩迪拜、新加坡?
當前上海正在打造的東方樞紐項目,
對浦東新區整體、
對上海全市乃至長三角地區
未來發展具有重大及深遠的影響。
就在昨天,
《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草案)
正式完成公示。
爲了進一步向公衆展現東方樞紐地區的規劃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爲下一階段的規劃深化落地和建設實施提供經驗借鑑,5月15日,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高質量發展專家研討會在浦東新區舉辦。本次研討會由浦東新區規劃資源局主辦。
一心兩軸、雙環四翼、九組團開放
記者在會上獲悉,根據《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的範圍地處浦東中部,涉及張江、康橋、周浦等約10個鎮,總面積約510平方公里。
在這些區域,形成了海塘、竈港與運河相疊加的獨特水系肌理,並且孕育了川沙、橫沔、新場、六竈等海派江南文化簇羣,彙集了浦東新區60%的歷史文化遺存。
與此同時,產業資源要素豐富。轄區內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市級開發區以及4個區鎮級開發區,產業發展空間較爲充裕,但產業空間亟待整合提升。
此次圍繞東方樞紐定位,
也暴露出該區域與市域交通支撐
有待提升的短板問題。
目前轄區雖然機場客貨運規模優勢顯著,但對長三角腹地的輻射能力不足,市外客流比例低於國際頂尖樞紐機場。且地區已建成軌道線網密度遠低於浦東新區外環內水平,整體交通配置北重南輕。
基於這樣的區位特點,本次規劃提出將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打造成爲新時代國際開放門戶樞紐新標杆、落實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引領示範區。統籌區域內張江科學城、國際旅遊度假區、東方航空城等各板塊形成智慧暢達的全球樞紐、新質高效的未來引擎和生態綠色的魅力區域。
規劃方案整體形成一心兩軸、雙環四翼、九組團開放棋盤式的空間格局。其中:
一心爲生態綠心,打造藍綠交織、水綠共融的生態綠心。兩軸爲東西向通江達海的開放創新軸和南北向串聯城鎮的歷史人文軸。雙環是依託八條特色大道交通廊道,形成兩個特色功能環。四翼是以生態綠心爲核心,東南西北分別打造東方航空城、惠南未來城、張江科學城、國際文旅城。九組團是基於井字形生態網絡,突出特色功能導向,形成9個特色功能組團。
根據座談會上透露的情況,
東方樞紐項目大致上分爲7個片區。
市民期待的上海東站項目地處A片區,
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展開建設。
強化內外雙循環
站在全球格局中建設東方樞紐
座談會現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指出,從浦東的地理位置所能夠承擔的人流、物流來看,當前現有的流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需要依靠進一步提升東方樞紐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來實現。
以迪拜爲例,它本身沒有港口,空運、陸運也並不發達,但是充分利用了其處在全球南北交通和東西交通的十字岔口的獨特優勢,把自己做成了全世界的樞紐。如今,迪拜的機場成爲世界上最繁榮的機場,阿聯酋也成了全球的物流中心。
新加坡的成功也很值得參考。面對上海、釜山、東京這樣強大的東亞競爭對手,它還是成爲了亞洲地區最大的航運中心。最近對方甚至在思考陸路運輸問題,要把新加坡和北京連接在一起。也許人們會覺得,開過去20多小時怎麼可能有人乘坐?但大家忽略了它背後的物流價值,一旦通車,將帶來巨大的物流體量。
回頭看上海, 實際上在全世界沒有比浦東地理位置更好的地方。 我們不僅可以支撐世界大循環,我們還有巨大的內循環體量作爲依託。兩者結合在一起,節點就是浦東。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東方樞紐的站位還可以更高。
伍江認爲, 浦東本身的發展,也有望借力於東方樞紐。 目前東方樞紐的輻射範圍還可以再拓展,特別是應該加強向北和陸家嘴、張江、金橋,向南和臨港的一體化。與此同時,強化城市服務功能。要努力把東方樞紐及周邊區域建設成上海城市公共服務的高地。這樣才能把全世界的人、錢、物更進一步集中過來。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唐子來注意到,伴隨東方樞紐的建設,外界持續討論浦東和虹橋的關係。“我認爲, 浦東和虹橋是兩翼,要兩翼齊飛,更要看到兩翼的差異。一個鏈接世界,一個盤活腹地。 未來,不論是通過高鐵或其他運輸形式,一定要做好這兩者之間的銜接,才能夠真正實現內外雙循環的高效協同。”
城市的盡端能否成爲世界的中心?
2007年前後,伴隨虹橋樞紐的開發,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院長孫娟認爲,17年間虹橋開發的內在邏輯,實際上對今天的東方樞紐建設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特別是在 如何平衡好區域邏輯、交通邏輯、城市邏輯三組關係上。
她建議,今天長三角地區,大量優質產品希望能夠找到國際市場,迫切需要一個鏈接外部的新節點。 東方樞紐的建設要放在長三角各城市產業體系之下,思考怎麼融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這樣才能做更符合市場邏輯的事情。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小鴻也指出,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遠景下看待東方樞紐規劃建設。“服務新質生產力,要求我們的規劃一定要有調整的柔性和實施的包容性。不是說圖畫了以後就不能動了, 要有未來容納產業的可能,有接入其他端口的機會,東方樞紐建設必須算經濟大帳。 ”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張勇認爲,規劃中要有具體的產業地塊考慮和佈局。“目前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在生物醫藥、民用航空、高端裝備方面有基礎。 建議一定要構建一個高水平、複合型的產業體系。 包括要考慮佈局一些未來產業,如新材料、儲能、合成生物、免稅經濟、醫美經濟等。
此外,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匡曉明圍繞江南意蘊營造、文旅產業佈局;株式會社日本設計中國區總經理葛海瑛圍繞站城融合、城市活動目的地等方面,均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上海東方樞紐及周邊規劃徵求意見
4月15日,由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草案,進行爲期30天公示,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根據草案公示,至2035年,規劃範圍內常住人口將控制在103.2萬人。
《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規範範圍北至川楊河、西至滬蘆高速、南至大治河、東至海岸線,總面積約510平方公里;研究範圍北至龍東大道、西至滬奉公路、南至大治河,向東涵蓋九段沙、江亞南沙部分海域,總面積約890平方公里。
在公共中心體系方面,規劃完善形成四級公共中心體系,優化地區空間結構,提升城市能級,爲建設高品質城區實基礎。城市副中心包括張江和川沙2處城市副中心。張江城市副中心以科技體驗和水綠交融爲特色打造科創型城市副中心,川沙城市副中心以國際旅遊、生態休閒爲特色打造文旅型城市副中心。同時,規劃形成川沙、唐鎮、惠南、科南、廣蘭路5處地區中心(新市鎮中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杜晨薇
微信編輯: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