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標準、摸家底、建圖庫!湖北宜昌低效用地數據實現精準上圖

極目新聞記者 王俐燃

通訊員 李晟

5月22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自去年9月宜昌市被確定爲全國43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以來,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開展了標準制定、摸底調查、數據庫建設等系列工作,全面完成低效用地上圖入庫,爲該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瞭解,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了分類認定。針對工業、居住、商服、倉儲、設施、村莊五大類用地,從政策、生態、安全、效益四個維度對各類用地的敏感程度建立了差異化的低效用地認定標準體系。其中,工業用地側重效益和政策評價,居住用地側重安全和配套評價。

針對此次宜昌市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中的重點難點——工業用地,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實際情況,從定性與定量指標兩個方面制定了低效工業用地的認定標準。

而針對豁免新建、涉農等特殊企業,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優先定性識別不符合規劃、不符合環保要求、超期未竣工、建而未用、用而未盡的工業用地,按照“控制稅收損失比例、對標對錶同類城市”原則,根據“3+2”主導產業的現狀地均效益,分別設定了畝均稅收和容積率兩項低效認定指標,精準識別低效工業用地。

此外,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爲基礎,依託全市“數公基”平臺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一張圖系統,打破“數據壁壘”,整合稅務、經信、住建等部門數據,匯聚建成地企對應、企稅對應、信息共享的“空間數據池”。

再通過內業數據分析開展低效用地初步評價,通過外業實地核實、部門座談等方式,逐一調查覈實了低效用地圖斑,摸清了低效用地的空間分佈、規模、用途、容積率、建築密度、稅收等信息,用時三個月完成了全市低效用地調查。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根據企業稅收情況,進一步識別潛在低效工業用地,納入全市一張圖實施動態監管,建立完善了提前預警機制。

最後,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立了低效用地動態更新機制,即各縣市區根據標準對轄區內低效用地進行年度更新,低效城鎮和低效村莊根據再開發推進情況適時退出低效用地數據庫,低效工業用地根據效益和建設情況進行年度評估。

下一步,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持續完善低效用地識別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存量用地盤活處置,爲全市高質量發展挖掘更多土地備選資源,全力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