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米籮」問卜農事收成140年 登錄雲林民俗文化資產

今年元宵夜崇賢寺舉行的跌(念爲跋)米籮問卜儀式。(林家良提供)

跌米籮卜卦之前先燒金紙淨籮。(林家良提供)

今年元宵節跌米籮問卜的統計表。(林家良提供)

崙背水汴頭社區是以農業爲主的詔安客家人聚落,早年因預測天候條件不足,當地民衆元宵節在主祀觀音佛祖的崇賢寺,以米籮來卜卦作物收成好壞,在文史團體多年努力協助下,「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去年登錄爲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今年授證。

「水汴頭」社區橫跨崙背鄉羅厝村、港尾村,「汴」是水門之意,水汴頭意爲分水源頭,是個100多戶的小社區。港尾村水汴頭莊聚落內的信仰中心爲崇賢寺,主祀觀音佛祖,1819年自斗六湖山岩分香而來。

崙背鄉公所表示,每年元宵夜崇賢寺都會舉行跌(念爲跋)米籮問卜儀式,是雲林詔安客莊一大民俗特色,參與者以社區居民爲主,也有許多外鄉鎮乃至外縣市信衆慕名前來問卜。

「跌米籮」儀式先稟報觀音佛祖、淨籮,接着派人從高處拋擲米籮,米籮站立意味着豐收,米籮倒立意味可能面臨半收,米籮蓋立則暗示該年農作欠收,今年詢問的項目多達31項,包括水稻、花生、玉米、高麗菜、結頭菜、水牛、芹菜、刈菜、青花菜、西瓜等。

雲林縣府文化觀光處指出,水汴頭崇賢寺的跌米籮活動,是十分罕見的問農事祭典儀式,蘊含人們對於觀音信仰的虔誠,傳承140年之久,已成爲詔安客家人的元宵民俗,農業全盛時期廟埕甚至擠滿了來問卜的農民,足見早期民衆依賴跌米籮預測農事盛況。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崇賢寺積極延續傳統民俗,辦理米籮製作研習課、文字、影像紀錄,在崇賢寺及專家學者、文史團體多年努力下,去年已正式登錄爲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去年受疫情影響,今年正式授證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