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支普及化 金融業結盟搶客

電支業者及銀行各種行銷活動的推波助瀾下,將加劇使用者習慣的改變。圖爲全家主導的全盈支付。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家主導的全盈支付以及全聯的全支付上線後,各銀行積極因應,將藉由參加「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順應電支市場發展,由於該平臺「共通支付標準」整合各電支特約商店收付款QR Code,提供客戶持單一電支錢包即可於不同電支收單特店掃碼消費,也就是未來其他電支業者的特店也可以接受消費者使用臺灣Pay來付款。

臺灣企銀主管指出,「電支跨機構共用平臺」強調的是「共通支付標準」,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加便利,未來臺灣Pay特店也可以接受消費者持其他電支業者的錢包來付款。透過這樣的特性,在推展商戶成爲臺灣Pay特店上,除了原先的收單手續費率優勢,「可接受各電支上百萬用戶來店消費」將是一個較大的誘因。

公股銀主管說,電子支付業者的電支錢包具有「跨機構轉帳」功能,即民衆可透過電支的APP在電支機構間,或是電支帳戶與銀行帳戶間,自由轉帳。使得電支帳戶使用性質更加接近一般銀行存款帳戶,對傳統金融業者來說,電支業者的加入將衝擊跨行轉帳交易承作筆數,影響手續費收益。

另一方面,加入電子支付業者全盈支付以及全支付後,也意味者電支市場逐漸地朝向「汰弱留強」的戰國時代,當電子支付普及化後,現金、實體信用卡及電子支付使用者版圖將會產生流動,配合電支業者以及銀行各種行銷活動的推波助瀾下,將會加劇使用者習慣的改變。

華南銀行指出,在支付方式百花齊放的時代,電支業者、銀行都在相互合作與競爭時,核心概念依然是想盡辦法提升客戶黏着度。以華銀爲例,就是提供支付多元化的生活場景,除與全盈+Pay合作外,早在2020年起,即陸續與簡單付、悠遊付、愛金卡以及街口支付等電子支付業者合作,希望打造電子支付生態圈並擴展生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