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月月過節 網民瘋狂剁手

臺灣網友網路購物行爲

雙11購物節來臨,資策會MIC調查指出,常參加電商購物節的消費者已高達七成,大幅超越傳統百貨商場購物節,且臺灣網友一整年當中電商購物節年均消費15,073元,而會參與雙11購物的族羣,年度消費更達16,034元。

MIC指出,電商購物節的「計劃性購物」比例上升達六成,超越「衝動性購物」,產業分析師陳冠文指出,疫情期間有更多實體消費被迫轉移至線上,加上實體零售商積極佈局網購通路,吸引更多消費者持續轉移。

對消費者網購行爲造成長遠的轉變,廣泛的影響其購物頻率、品項與金額,面對電商幾乎「月月過節」型態,消費者開始習慣將各種日常購物轉移至線上,平常累積購物清單再等購物節購足,連帶提升計劃性購物比例。

以通路來說,綜合型電商平臺(91%)仍然是最大宗電商購物節消費平臺,不過隨着實體零售網購通路(29.6%)逐漸崛起,其他依序爲第三方外送平臺(19.3%)、社羣與通訊平臺(14.6%)與品牌商網購通路(14.1%)等,而雙11族羣又較整體更偏好綜合型電商平臺購物。

MIC調查顯示,八成以上消費者一年參與的電商購物節少於三個,前五大購物節依序爲「雙11」(81.5%)、「99」(37.5%)、「雙12」(36.1%)、「618」(21.9%)以及PChome網路家庭自辦的「心禮節」(13.5%)。

陳冠文指出,即便電商推動「月月過節」,消費者實際響應的購物節數量仍有限,業者除了持續提升大衆的購物節認知,最根本的還是須迴歸到讓消費者有感的促銷手段,如免運、折價券、限時優惠、購物金、行動/電子支付優惠等。

調查顯示,更多吸引消費者的因素/活動,包含贈品、解任務、會員點數/分級、抽獎與遊戲互動等,其中雙11族羣更受到「解任務」、「遊戲互動」活動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