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賽交流 學者:年輕人自然融合

文化大學教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李斌,在海峽兩岸暨港澳電競聯賽閉幕式時表示,多辦交流活動有助兩岸青年的認識認同更深。(吳泓勳攝)

2023第二屆海峽兩岸暨港澳電競聯賽11月30日的閉幕會現場,出席的文化大學教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李斌認爲,希望這種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越來越多,但大人與主辦單位干預的越少越好,透過讓年輕人主動、自發的互相學習、互相認識,當參加完比賽以後,會對彼此認同更深。他更說,自己在現場也分辨不出誰是港澳,誰是臺灣,誰是大陸的年輕朋友。

而針對電競等文娛事業的發展,李斌認爲兩岸與港澳都在進步,但由於大陸人口相對多,只要一投入的話,產出的行業菁英也更多,過去可能看到是臺灣領先,現在大陸有超越的趨勢。

李斌更表示,在現場坦言完全看不出誰是港澳,誰是臺灣,誰是大陸的年輕朋友,大家越來越相同,可能上一輩的人還分得出來是哪邊,但青年人的差異真的越來越小,顯示交流融合可以說自然而然地形成。

他也舉例,以前臺灣人喜歡用的口語或一些歇後語;語助詞等,慢慢地大陸這邊也學會了臺灣的用語。反過來臺灣對於大陸的用語、說話方式也同樣越來越熟悉並使用起來。

李斌更認爲,當類似的交流融合活動持續增加,越來越精彩頻繁,相信對於兩岸四地的年輕朋友都有很大的幫助,不但影響了他們,同樣影響了未來下一代以及他們的上一代。

李斌表示,希望這種活動越來越多,其實不只是深圳有電競賽,大概3個月以前上海也做過電競賽,臺灣也有電競賽,認爲參加的能力技術都是其次,交流最要緊。他更說這種活動,大人干預的越少越好,主辦單位干預的越少越好,就放開讓年輕人之間去互相學習。

他認爲,相信參加完這次電競賽後後,參加的兩岸四地年輕人對彼此的認同會更深。即便過去可能聽到長輩或一些媒體的說法,但透過活動讓他們有機會一起互相交談,一起生活,一起感受對方。

至於也有聲音,爲臺灣推動包含「去中國化」課綱,甚至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上也不如過去積極。對此,李斌卻是樂觀看待,認爲中華文化能傳承幾千年,擁有很好的內生動力,世代文化傳承是絕對可以被連接起來,做文化工作做那麼久,倒是不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