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漲 內需、外銷兩樣情

經濟部預計3月召開電價審議會,民生用電方面恐不分級距全面調漲。此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預計3月召開電價審議會,民生用電方面恐不分級距全面調漲。學者認爲,此舉勢必助長通膨,雖然從數字來看,今年調漲比去年好、去年調漲也比前年好,CPI數字會好看一些,但民衆對物價上漲「依然有感」,這恐怕不是CPI數字降下來就能解釋的。

臺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爲,臺電虧損未來還是要處理。邱達生說,通膨跟物價是不同概念,通膨是數字上的表現,電價去年漲比前年漲好、今年漲當然也會比去年漲好,因爲國際物價在掉,調漲電價導致的通膨走升壓力,今年「看起來」就會好一點,但這就是數字上的好看,民衆實質感受還是物價變貴,這點是不會變的。

至於電價與物價上漲連動性,邱達生說,各行各業不一樣,如果是漲工業大戶,製造業大都外銷,就不會這麼明顯,但如果是漲大型服務業者,因爲有規模經濟,必須考量成本,必要時就會轉嫁,但如果不是大型業者,是有很多競爭者的小商家,就可能不敢漲。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爲,電價長期來看仍須迴歸「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去年民生用戶設定住宅700度以下、小商店1500度以下不調整,此次如果不分級距全數調漲,用電愈高者調幅愈高,應該也算合理。

吳大任表示,權衡全球景氣,即便聯準會今年第2季開始降息,但貨幣政策影響遞延,臺灣出口可能要到第3季甚至是第4季纔會起來,如果工業電價調漲幅度太大,恐怕對於廠商的經營壓力會增加許多,必須斟酌一下,在調幅上不能太高,避免對製造業產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