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帶動運輸用電爆漲10% 上半年工業電力苦衰6%

隨着這兩年電動車銷售熱度上升,經濟部統計運輸部門今年前5個月,用電量暴漲10%,遙遙領先工業、住宅等部門。(臺電提供)

2023年全球經濟持續走緩,廠商調整庫存,降低開工率,1到5月用電量年減2.9%。經濟部統計處數據呈現,疫情後隨着「內需熱、外銷冷」,工業與服務業電力消費消長呈現兩樣情。前5個月工業部門用電量年減6%,但是住宅與服務業受惠疫後人流回溫,卻都小增2.6%、1.8%。

但若論近4年用電消費成長,最多的是「運輸及農業部門」,4年平均年增2.5%,再以2023年1到5月來說,運輸部門更是爆增10.4%,增幅在六大部門中居冠。農業部門則是成長3.2%,第二高。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主要是這兩年電動車開始熱絡關係,充電需求帶動運輸部門用電大幅成長。而農業部門則因推動精緻農業生產,農業科技環境控制設備應用日漸普及,電力設備使用不斷增加。

整體而言,工業部門仍是電力消費老大哥,近年佔比均逾5成,只是2022年受俄烏戰爭、通膨居高不下影響,下半年外需市場轉趨衰弱,抑低工業部門用電量,年減2.8%。

住宅部門用電量自2019年起就超越服務業部門,2022年隨疫情減緩,生活漸回常態,用電量回跌3.2%。服務業部門用電量佔比居第三,因應疫情實施的管制措施,衝擊服務業甚劇,2020、2021年用電量分別下滑1.1%及1.6%,去年隨疫情逐漸解封,住宿及餐飲業用電量回升,年增4.9%。

2023年因疫後外出人潮增加,同時帶動住宅樓下小商家經營熱絡,前5個月住宅及服務業部門用電量分別年增2.6%及1.8%,表現與工業部門年減6%不同。

若就工業部門行業觀察,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含電子零組件業)因近年臺商迴流、半導體需求熱絡,加上疫情帶動遠距商機,致業者持續擴充國內產能,推升用電需求,2022年佔比達39.6%居首位,較2018年提高5.3個百分點,今年1至5月持續上升至41%,化學材料業居次,第三則爲金屬基本工業,三者合計佔工業部門用電超過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