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國發朋友圈被同事警告”:你不會知道身邊人有多嫉妒你

1

之前,看到一則熱貼,不由得讓人一陣清醒。

題主第一次出國遊玩,心情難掩激動,於是興奮地發了多條朋友圈,曬出了自己在異國看到的美景,吃過的美食。

然而,這一切在她收到同事的一條信息後,心情瞬間被澆上了一盆冷水。

原來,同事私信了題主,告訴她儘量少發點朋友圈,或者屏蔽掉公司裡的人。

題主聽後,甚是納悶,認爲自己是通過正常手續請假的,工作也都相應交代了,何苦要屏蔽同事。

最關鍵的是,自己出國是花自己的錢,爲何不能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悅。

見題主沒有明白,同事只能更加直白地說到:

“誰知道誰會不會看你不爽,嚼舌根呢”。

題主依舊無法理解,便將內容發佈網上求助。

然而帖子曝光後,衆多網友紛紛擔憂題主的情商:

“同事把你放心上,你把同事掛網上。”

是啊,但凡有過相似經歷的人都會了解:大多數情況下,你身邊沒有人真正願意看到你比他們活得好。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相對剝奪。

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種標準或某種參照物相比較,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時,會產生一種受剝奪感。

這種感覺進而會產生消極情緒,可以表現爲憤怒、怨恨或不滿。

所以許多時候,你不會知道,身邊的人有多嫉妒你。

2

看過一個帖子。題主有一個同事,得知題主快要訂婚,便十分感興趣地詢問題主有關彩禮的事宜。

題主如實告訴了同事:

“依照公婆老家的風俗,彩禮的數額在訂婚宴上只是擺着拍一下,實際需要到結婚前纔會過大禮給到題主;

五金方面,婆婆給的是她的舊金,大約260克。另外額外購買了一條新的11克的手鍊和兩萬多的鑽石項鍊。”

但出乎題主意料的是,題主的真誠告之並沒有止住同事的好奇,相反的,同事開啓了一番另類的宏論。

同事先是怪里怪氣地說到:

“現在哪有人給舊金的,說不好聽的你敢戴嗎?雖然說什麼百年之後都留給你們,但是人還沒走就給你,你也不敢拿吧,爲什麼不買新的?”

停頓片刻後,同事又接着暢所欲言:

“五金是舊的,彩禮也是過個場,相當於他們家一分不花和你訂婚了?”

聽完這段話,題主顯得無奈又憤怒。

她十分不明白,同事爲何要在她面前指指點點,甚至說出那些難聽的話。

記得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曾坦白地問身邊的一位朋友:“我過得好,你好像並不那麼開心。”

因爲每當她過得春風得意,朋友見到她卻總是心情鬱悶。

朋友見狀絲毫沒有掩飾地說:“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這大概就是題主同事真真切切的感受。撇開其他的因素,不可掩飾的是,這位同事“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早已暴露無遺。

說到底,越親近的人,越可能成爲你的敵人。

3

張曼玉曾說過一段讓人清醒的話:

“對於漂亮女人,我會去欣賞她,而不是去嫉妒她。

欣賞別人的美麗,會令我更加美麗;嫉妒別人的美麗,會讓我內心變得陰暗,臉上看起來也會醜陋”。

是的,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你會越來越弱;相反的,試着和優於自己的人相處,你纔會越來越優秀。

比你弱的人,哪怕你在他面前趾高氣揚,你也無法學習到更多東西;而優於你的人,身上總有一些你不具備的優點,這些正是你進步的地方,也是你可以強大的空間。

記得《拒絕平庸》裡有這樣一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爲什麼嫉妒別人的成功?正是因爲知道可以做成一件事又不願意去做,然後對自己的懶惰和無能產生憤怒,只能靠嫉妒和詆譭來平衡。”

嫉妒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說到底,不過是因爲一個人的格局太小。

格局大的人往往會看到別人的好,更會去學習別人的好。

學着做一個大格局的成年人,欣賞那些優秀的人,拋開個人的偏見,你終會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