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10名預備航天員脫穎而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各1名載荷專家)。其中,航天駕駛員的選拔首次覆蓋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後續,他們將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全面系統的訓練。

01

港澳各1名載荷專家入選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自2022年下半年全面啓動,經過了初選、複選、定選3個階段。其間,首次面向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得到了港澳各界和社會民衆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

目前,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體系更加成熟完善,隨着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還將有國外航天員參與選拔訓練並執行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隨着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加入,中國航天員隊伍持續壯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目前第二、第三批航天員接續奮鬥,全程參與空間站建造任務,成爲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主力;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將和現役航天員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並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中國航天員選拔訓練體系更加成熟完善。

02

計劃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開展科學探索,黃偉芬表示,目前航天員隊伍建設統籌考慮了空間站和載人登月兩大任務進行相關工作。目前已開設地質相關課程,還將安排野外實習和地址考察,載人登月任務訓練模擬器研製完成後可進入實質性相關訓練。中國預備航天員選拔體系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優化提升,選拔方法、標準和技術等進行了全方位調整。

黃偉芬介紹:“比如噪聲敏感性的選拔,這是前期沒有的,所以到三批選拔的時候,比如噪聲敏感性的選拔、職業基本素質的考察方法不斷改進。到第四批的時候,我們又增加了虛擬現實訓練器對出艙活動的體驗,還有就是手控交互對接的操作體驗,來進一步考察職業相關的這種能力。我們同時也讓航天員,包括第四批航天員,都要深入地參加工程的研製工作,深入科研的一線來進行學習,爲後續做技術儲備。”

揭秘

百餘項科目練就航天員“超能力”

要想成爲一名遨遊太空、逐夢星辰的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中國航天員又是怎樣練成的?

八大類訓練

從難從嚴練就航天員“超能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本着“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試訓一體”的原則,設計實施了八大類百餘項訓練科目,包括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心理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大型聯合演練。

航天員還會參加人船站地聯試、長期載人綜合模擬驗證試驗、出艙活動水下驗證試驗等各類工程研製試驗活動,並深度參與飛行手冊和預案編寫,不斷強化提升綜合實戰能力。

虛實結合貼近實戰

多維度練就過硬出艙本領

在空間站任務中,出艙活動訓練是航天員最重要、難度最大、最複雜的訓練科目。

其中,操作技能和出艙程序訓練利用各類模擬器進行,包括應急故障處置操作,以及模擬失重環境和低壓環境下的訓練。在模擬失重水槽出艙活動訓練時,通過浮力配平,航天員身着水下訓練服,用雙手控制身體姿態,完成艙外轉移、上下機械臂、設備組裝等操作。

除水槽訓練外,航天員還須在配有氣浮懸吊裝置的訓練模擬器上進行出艙過閘和返回過閘程序及操作訓練。通過虛擬現實訓練器,航天員可沉浸式體驗在艙壁上行走、乘坐機械臂轉移,可俯瞰地球、仰望星空,在逼真的“艙外環境”中,航天員乘組協同完成出艙模擬訓練。

睡眠剝奪訓練

科學練就心理調適能力

航天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尤其是長期載人飛行,需要航天員具有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航天員心理選拔與訓練尤爲重要。心理訓練包括心理放鬆、心理表象、心理調適、心理相容性訓練及結合性心理訓練等多個科目。

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狹小密閉環境睡眠剝奪訓練,航天員要在不足6平方米的小房間內、連續72小時睡眠剝奪的情況下,完成多項生理、認知、情緒等測試以及相關任務,讓航天員體驗到極端情況下的身心狀態,磨礪堅決完成任務的精神。

超重、失重、振動、旋轉

練就超強耐力

飛行任務中,航天員要承受超重、失重、噪聲、振動、旋轉、着陸衝擊等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進行航天環境適應性選拔和訓練,挑選出對航天環境耐力較好的候選者進入航天員隊伍,之後必須每年定期進行訓練以保持較高的耐力水平,提高適應能力。

航天專業任務模擬

訓練過硬處置能力

執行空間站任務時,航天員要對空間站組合體運行進行監控管理、維護維修,完成大量空間實(試)驗等工作,需要掌握學科門類衆多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航天員需要進行大量空間站技術、空間實(試)驗技術等航天專業技術訓練,航天員要在空間站組合體模擬器內完成爲期兩週的全任務模擬訓練,從維護環控生保系統到開展試驗研究,覆蓋在軌執行任務時的所有通用操作。

極端環境真實磨鍊

訓練團隊救生能力

航天員返回地面後,尤其是在應急返回的情況下,萬一救援人員不能按時到達,就需要自主出艙。因此,航天員必須接受救生與生存訓練,具備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據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