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可女王張薔 30年後再出發
作家莫言曾希望能與張薔合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爆炸頭、誇張的耳環是張薔在1980時代的標配。(取自豆瓣網)
歌手張薔(左)與新褲子樂隊在北京2013草莓音樂節現場表演。(新華社資料照片)
張薔提及喜歡白淨斯文腿長的男人,如費翔那樣。(中新社資料照片)
曾是大陸紅極一時女歌手的張薔,1985年、剛滿18歲時發行首張專輯,順利出道,一夕爆紅;知名度最高的時候,音像公司(唱片公司)曾拿1座四合院換她1張專輯。1986年她與鄧麗君成爲首批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華人歌手,也曾是大陸唱片銷售紀錄的保持者。
當年,在同齡年輕人以及大陸音樂界裡,張薔沒有對手,毫不費力地取得一個歌手所能取得的一切,本性裡對自由和美的追求,讓她的人生與音樂成爲時代的孤品。如今,張薔再出發,依舊覺得自己最時髦。
憑1張專輯擠身萬元戶
1967年出生的張薔,母親是小提琴手,家裡的「海外關係」也爲她提供大量音樂,成爲最早的音樂啓蒙,從小建立扎實的古典音樂底子,漸漸確定未來要當歌手的夢想。下定決心後,張薔很快離開學校。
成爲歌手的過程異常順利。1984年,張薔燙了爆炸頭,在北京錄製demo後,即受邀去雲南錄音,只花半個月就完成首張專輯《東京之夜》,拿到1400元人民幣,當時稱得上是天價酬勞。
專輯上市後,首刷60萬張一掃而空,隨後加印250萬張,張薔一夕暴紅,她的聲音出現在大街小巷。隨後,雲南音像決定以6倍酬金再與她簽約合作1張專輯,張薔憑1張專輯就成爲「萬元戶」;直到她爲出國留學換外匯時,現金是用行李箱裝,一次可換完1整條街所有銀行的美元。
資深歌迷回憶,當時的張薔嗓音又乖又壞,又風流又純情,年輕人都喜歡她。而她的造型也多變,網襪、露背裝、高跟鞋是生活用品,在迪斯可舞會上,她總是最吸引人的女孩。
透過張薔早期的音樂和生活,可以看到大陸搖滾樂和原創音樂萌芽的時期。她說,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崔健,籤合約時,崔健會告訴對方:「找我律師談」,讓張薔覺得崔健挺狂。
莫言曾希望與她合作
張薔出道後,許多歌迷會找上門,由母親幫忙接待;曾有位帶着山東口音的青年經常到張家,由於張薔母親也是山東人,多了點親切。男生說他叫莫言,是「寫東西的」,希望以後可以和張薔合作。
張薔回憶說,送莫言出門時,總覺得他的背影很辛苦。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張薔突然想起年輕時認識的同名寫作者,上網搜了照片,發現真是當年那個文學青年。
喜歡斯文白淨的男生
1986年《時代》雜誌評選的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張薔是第3名,被譽爲迪斯可女王。在大陸,1980年代的迪斯可風潮沒有成爲大衆娛樂,絕大多數人僅聽音樂卡帶,只有少數人到舞廳跳迪斯可。
參加迪斯可舞會的女孩會暗中攀比,彼此較勁,只有少數像張薔一樣,單純到舞廳享受音樂的人。她也是唯一穿網襪去跳舞的女生,成爲全場男孩的注目焦點:「男孩子看妳吧,總有一種惡狼式的、渴望的眼神,那就是我們心裡想滿足的東西,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迪斯可文化,你要證明你很有吸引力。」
那時認識張薔的人太多,愛慕她的人更多,在公共場合、甚至坐公車都會被陌生人攔截,要跟她「磕終身」(娶她,白頭偕老)。但張薔只希望認識漂亮的男孩,有沒有錢不在考慮範圍內:「那種斯文的,個高腿長,白白淨淨,看起來沒有攻擊性的……就是費翔那樣的長相。」當時她有一個非常符合自己審美的男朋友,兩人總去高檔場所消費,大多都是她買單。
時至今日,張薔依然沒有放棄對音樂領域的探求。如今,張薔簽約新東家,復出歌壇,希望在年輕人都狂熱追捧的電音風潮中開拓新的局面:「電音一直很吸引我……我對音樂的旋律很敏感,我的嗓音又很適合電音,我和電音嫁接,或許可以創造出全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