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三星愛用補習班揭密 這間語文學校爲何還教握手?
臺北語文學院學生橫跨不同產業別,且多是跨國公司的高階幹部,圖右爲來自比利時的野村投信總經理白曼德,圖中爲他的華語老師。(攝影者.駱裕隆)
地緣政治改變企業國際佈局,外派需求大增。有一家老牌但低調的語文訓練機構,也在企業爭相邀約中,浮出檯面。
它是臺北語文學院(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TLI),由布朗大學語言學博士何景賢與基督教長老會牧師安篤思(Rev. Egbert W. Andrews)最先於美國紐澤西成立,並於同年9月在臺灣設置教學據點,與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同爲1956年創辦。成立初期的學生,以來臺傳教士、政商領袖爲主,包含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都是他們的學生。
二代何再生接班擔任執行長後,隨着臺灣經濟與全球對接,更多外商、臺資企業找上門。它的核心客戶是全球500大企業,包含日本5大商社、三星集團,都是它的長期客戶;臺灣晶圓代工龍頭赴美設廠,也委由臺北語文學院爲員工培訓。近年許多臺灣本土企業,因供應鏈重組壓力而上門,它光是2023年的學生,就超過1.5萬名。
目前該機構在全球共16個據點,遍及美、中、日、德等,泰國據點正籌備中。教授的語言超過8種,包含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
當語言教學已是紅海市場,這家67年的老牌機構,爲什麼仍能獲得企業青睞?
原來,它從師資、課程、系統各方面,不斷墊高競爭門檻。
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政經暨公共事務處處長呂明銳(Martin Laflamme),也是臺北語文學院學生,他用一口流利中文對我們說,該學院有別於其他教學團隊的地方就在課程彈性。課堂上,老師爲他量身打造課程,不用課本,卻加入大量新聞時事教材,給予可以滿足他工作需求的華語文課程,「我學習的中文內容,應該跟我的工作有關。如果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學非洲的經濟發展,我會想:『這話題非常有意思,但跟我現在的工作沒關係。』」他強調,客製化課程可以提升學習動機。
首先,它旗下一千多名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臺北語文學院副總經理吳怡芬表示,他們的師資包括外商銀行前高階主管、前外交部職員,或上市櫃公司前董事長特助等,經由培訓成爲語文老師。這些老師,也最明白業內需要什麼。
她分享,不少業界老師從事教職,是爲體驗不同人生,「因爲教米其林主廚,所以我更瞭解黑松露、白松露的種類有多少?我從學生那邊得到怎麼做高級料理的方式,你會覺得那一個小時不是你單向的教書。」
找對師資,還需要一套標準化的客製化課程設計流程。「我們會先去設定產業領域、工作場景等,設定好之後,再去思考我們人力要怎麼配置?」吳怡芬說,團隊裡的每個成員都需要對業界動態保持敏感度,因爲他們客製化流程的第一步,不是客戶找上門纔開始,而是當可靠消息來源,或新聞動態出現最新業界消息,內部就會開會研議,可對應客戶最新需求的課程模組和師資。做足準備,就不怕機會流失。
重要的是,他們不僅教語言,也教企業學生國際商務禮儀。譬如,在給某家科技業中階主管的小班制教學裡,外籍老師不僅針對主管需求,開設英文簡報課,教主管進行英文簡報時有哪些常用句型?可以如何運用形容詞正、負面描述?另外,還會教主管們,面對不同國家的客戶應該如何握手?先握手還是先換名片?用小細節幫助企業對外形象更加分。
臺北語文學院資深老師董毓璋也強調,他們的教學都需要幫助企業達成目標。譬如,他們經常接獲的任務就是要教外籍中高階主管從零開始,並在官方建議的約1/4學習時數內,約四、五百個小時,通過華語文能力測驗流利級(編按:該等級僅次於最高級別精通級)。
要達成有限時間的任務,他們的班級設計也別於同業常見的個人班。特殊一例就屬「3對1」個別指導模式,由3名老師面對1名學生有規律的輪流授課。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專業、話題和詞彙的不同老師,減少學生對任何一位老師的過度依賴。學習,更貼近真實生活。
除此之外,該機構還有一套教學把關機制,維護這些客製化課程品質。舉例來說,他們的每一堂課,無論是團體或個人班,都會出現由老師扮演的觀察員,抽樣觀課,爲課程品質把關。
另外團隊也會刻意促成老師間的彼此合作,譬如,團班制會由資深老師與新手老師一起協同教學、一起備課。吳怡芬透露策略:「在排課的時候分配好,老師跟老師間會形成一種良性的監督跟溝通。」
近年,他們更透過數位工具,優化內部的師資媒合精準度。吳怡芬說,他們已經完成數位化的師資資料庫,每一名老師,甚至是參與師資培育班的學生資料,都已上傳到資料庫。在這個資料庫裡,會爲每一名老師註記個別的年齡、國籍、學經歷、興趣專長、教學經歷、研習參與等,進行多重面向的貼標,爲學生更精準媒合合適的老師。
對此,同樣是臺北語文學院學生的野村投信總經理白曼德(Eddy Belmans)也提到,學院爲他媒合最合適他的語文老師,因爲目前的老師不僅與他年齡相近、且旅居國外的經驗也相吻合,話題契合,學習更自在。
不光是爲老師們貼標籤,團隊還會將老師切分成6個職級。這裡的每一個職級,都會清楚定義老師的教學能力、可以教授的對象。而越高等級的老師,教授的課程範圍越廣,連同外交官的談判技巧,他們的老師也可以教得上手。
正因爲課程獨特,該機構給予老師們的薪資計算方式,也跟業界不同,會考量班級形態與客製化程度,最高比同業高出三、四倍。
縱使資深員工佔7成且流動率低,墊高人事成本,但他們相信,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好的老師,會爲品牌帶來口碑,讓學生和師資源源不絕。也因爲如此,當他們面對來喊價、殺低課程價格的企業,就會婉拒對方的委託,更不會與其他語言機構削價競爭。
「我覺得真正的關鍵是精神,」臺北語文學院執行長何再生強調,縱然他們以製作半導體般的精細去客製化打造和執行課程,但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熱情,「是用人去點亮人,」看到學生眼神發光發熱,具備跨國發展、對接世界的能力,就是他們最好的回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18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