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超126萬億元,從年報裡讀懂“中國信心”

(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超126萬億元,從年報裡讀懂“中國信心”)

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數據:初步覈算,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按照可比價計算,2023年我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

奮鬥贏得精彩,成績來之不易。帶着14億多人奔向好日子,中國經濟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國民經濟回升向好,供給需求穩步改善,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一季度增長4.5%,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增長6.3%,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三季度增長4.9%,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四季度增長5.2%,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殊爲不易。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成色十足,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與活力,充分表明我們國傢俱有開頂風船、走上坡路的能力。

讀懂中國經濟,就要掂一掂沉甸甸的分量。超126萬億元、5.2%意味着什麼?縱向看,中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橫向比,5.2%的經濟增速不僅高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也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良好穩固的基本面,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近期,多個國際組織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0.4個百分點,經合組織上調0.1個百分點,這表明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正如麥肯錫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評價——這仍是一個“蘊藏着巨大潛力的燈塔”。

讀懂中國經濟,創新無疑是一個重要視角。過去一年,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郵輪完成試航,“奮鬥者”號極限深潛,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令人振奮。無論是“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還是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4%,都表明新動能成爲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質生產力”這個詞很火,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不斷髮展壯大。如今,汽車走天下,品牌爭出海,源源彙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發的創新動能,正在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成爲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讀懂中國經濟,消費“主引擎”作用不容忽視。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過去一年,影劇院座無虛席、熱門景點一票難求、網紅餐廳排起長隊,這些火熱的消費場景,標註着中國經濟向上生長、向好突破,高質量發展力量不斷積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7萬億元,總量創歷史新高;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消費的“主引擎”作用充分凸顯,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長的澎湃活力。消費基礎不斷鞏固,消費亮點不斷涌現,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不斷把中國大市場蘊含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爲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注入強勁動能。

不畏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以更大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中國經濟航船定能越過激流險灘行穩致遠。

作者:丁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