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通訊衛星 全球4雄爭霸

低軌衛星與地面通訊具互補優勢,成爲太空業界中的明日之星。圖爲今年9月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國家太空中心(TASA)展示B5G低軌衛星模型(左)。(黃子明攝)

低軌衛星因與地面通訊具互補優勢,成爲太空業界中的明日之星。全球運營商主要有4家,包括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領導的SpaceX、歐洲通信衛星集團(Eutelsat)旗下OneWeb、亞馬遜旗下的Kuiper,以及加拿大老牌衛星業者Telesat。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認爲,衛星技術發展隨着3C科技快速變化,衛星潮流可能再變動。

Starlink是由SpaceX所推動的計劃,目標透過數千顆衛星構建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網絡,爲偏遠地區提供服務。OneWeb原由英國政府和印度電信集團Bharti聯合營運,今年9月成爲歐洲通信衛星集團子公司,目前訊號主要涵蓋北緯50度以北。

Kuiper則專注在中低緯度地區,鎖定家用寬頻及行動網路領域,並整合亞馬遜無人機配送及物流服務,大幅擴張其商業版圖。加拿大衛星公司Telesat專注向各國政府及企業客戶提供高頻寬通信服務,計劃利用低軌衛星技術建構衛星星座,提供高速通信。

蓬勃發展的低軌衛星產業也引發太空垃圾和影響天文觀測的疑慮。學界尤其憂心對天文臺造成負面影響,擔憂低軌衛星亮度與運動妨礙天文觀測和科學研究。

吳宗信則指出,衛星發展對應的是民生科技,現在3C科技普及率高且市場變化快速,在手機與電動車普及率非常高的情況下,低軌通訊衛星的訊號便做爲這些3C載具、平臺的通訊使用。

他指出,低軌通訊衛星成本僅數千萬,一次需發射很多顆到太空,才能覆蓋地表較大範圍,因距離地表近,傳輸成本低,深受科技市場青睞。但很有可能在幾年後民生科技再進化,衛星潮流又出現變動。

中央大學太空繫系主任張起維表示,現在的手機都有GPS定位功能,還可以透過衛星傳簡訊,這都是低軌通訊衛星普及發展的成果。而不同使用者或客戶端對衛星的需求不同,以低軌通訊衛星來說,適合用於通訊聯繫;高軌衛星則涵蓋區遍及全球,開發成本則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