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面對中國趾高氣揚 德國不必太卑躬曲膝

由於中國總理李強的到訪,最近德國社會與媒體上有關如何調整與中國關係成爲最熱門的話題。(圖/路透)

最近德國社會與媒體上有關如何調整與中國關係成爲最熱門的話題,內容不外乎「脫鉤」、「去風險」以及應該用何種姿態面對中國。知名的《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德國在和中國打交道時,不必太卑躬屈膝,因爲在許多方面北京依然有求於柏林。

《德國之聲》引述這篇語氣酸溜溜的評論《中國有多麼需要德國?》說,「鑑於中國政府趾高氣揚的姿態,各國政府都面臨一個問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到底還有多大的可能去維護自身利益?理論上倒是有不少可能。比如可以卑躬屈膝地指望中國人餐桌上落下足夠的麪包屑,從而向本國民衆宣揚成果。面對這樣的做法,北京會以友善的居高臨下姿態予以款待。」

該文表示,「如果有人認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也可以主動地對中國值得指摘的狀況予以批評,並要求北京有所改變。儘管中國會對此表示『極度不滿』並在言辭上予以激烈回擊,但是其回擊的力度非常取決於批評者本身在國際政治的天平中擁有多重的砝碼。」

評論認爲,「德國外交總是避免咄咄逼人的主動姿態。這種策略通常都能奏效。和許多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擁有經濟大國之優勢。德國依然能給中國提供很多東西。至少在理論上,德國擁有對北京施加影響力的能力。至於是否應該公開強調這一點,則取決於具體情況。」

「有些人在呼籲大範圍與中國脫鉤,並指出與對俄能源依賴的相似性。在這場爭論過程中,人們卻忽視了一點:中國其實也在嘗試脫鉤。北京希望在儘可能多的領域實現獨立自主,想掌控經濟以及軍事領域的所有關鍵科技。在談及獨立自主時,中國人很喜歡強調過去被迫依賴殖民強權的歷史,並表示這一切決不能重演。在德國輿論,這種有關殖民帝國主義的論調也很能讓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