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國聯盟黨擬對華政策綱領 摒棄「貿易促轉變」戰略

德國「基民盟/基社盟」聯邦議會黨團在政策綱領草案中強調,要摒棄梅克爾及之前多屆總理的「貿易促轉變」政策,以應對中國與西方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圖/美聯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18日報導說,和其他主要政黨一樣,德國在野的「基民盟/基社盟」(合稱「聯盟黨」)聯邦議會黨團也在醞釀全面調整對華政策。在一份最新的黨團對華政策綱領草案中,該黨強調要摒棄梅克爾及之前多屆總理的對華「貿易促轉變」政策,以應對中國與西方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德國之聲從聯盟黨黨團內部人士處獲取了該草案的副本。草案中開宗明義地寫道:在21世紀,對於所有想要維護現有基於規則國際秩序之國家而言,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崛起劃時代的核心挑戰。因此德國政界的全體同仁皆應爲這場高度複雜的體制競賽做好準備,將捍衛民主國家的利益與價值觀視作自己的核心任務。而這需要在對華戰略上形成跨黨派、跨歐洲乃至跨大西洋的共識。

草案對歐盟2019年提出的「中國既是夥伴、也是經濟競爭者、更是體制競賽對手」之說法予以高度認同。聯盟黨認爲,當前的體制競賽,最初並非由西方、而是由中國挑起的,而且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後,來自北京的對抗聲調越來越響。草案批評德國政府實行了幾十年的「貿易促轉變」、「貿易促和平」政策,認爲中國等國在與西方進行貿易時,試圖單方面製造對華依賴性。鑑於俄烏戰爭的現狀,歐洲有必要推出全新的產業政策手段,更加立場鮮明地貫徹自身利益。

基民盟/基社盟還認爲,整個自由民主國家陣營長期以來嚴重低估了中國全方位崛起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實力強大且具有專制價值觀的中國正試圖改寫國際規則。有鑑於此,西方國家必須以智慧、協調、堅定的立場來面對這一新現實。

不過,這份草案還是強調歐中合作在氣候保護等領域的巨大意義,認爲歐洲應當堅持在經濟、政治、科技、社會、文化方面繼續與中國開展合作與交流,但必須遵循互利與對等原則。

聯盟黨在這份政策草案中詳細闡述了德中經貿關係,指出當今中國早已不只是德國企業的廉價生產基地,許多德企已經把研發中心等高價值工作崗位轉移到了中國,因此德企的全球競爭力乃至德國國內的經濟繁榮都與中國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息息相關。但是,隨着中國的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中資企業越來越頻繁地成爲德企的競爭對手,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市場份額。草案因此呼籲歐盟必須加大投入,避免輸掉這場科技戰。

草案同時也指出,目前中國依舊在不少領域依賴德國以及歐盟的科技與投資,這有助於提升歐盟在面對中國時的自信。

聯盟黨認爲,原則上而言,經濟開放能促進競爭,而競爭則有助於創新與繁榮,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各方都遵守同樣的市場規則。但是北京方面卻在動用國家補貼、國家調控等手段。草案因此呼籲歐盟以及其他西方盟友共同向中國施壓,並且在對華貿易中採取對等原則。「我們不應抱有幻想。一個試圖改變全球化規則、經濟由政府掌控、越發強調意識形態、軍事上也愈發激進的中國,恐怕無法成爲一個長期的可靠經濟夥伴。」

基民盟與基社盟還警告指出,緊密的對華貿易往往會造成經濟依賴進而引起政治掣肘,因此有必要開展「全面的地緣經濟與地緣戰略風險管控」。聯盟黨批評近期歐洲對華經濟依賴度不降反增,認爲應該對這個經濟問題予以「政治迴應」。

草案進一步指出,儘管歐洲絕不應當與中國「脫鉤」,但是有必要通過專家委員會定期審視社會各方面的對華依賴性,從而有針對性地在重點領域降低依賴。

針對德國聯邦政府遲遲未能出爐的新對華戰略,聯盟黨議會黨團也提出了三大重點:在中國發起競爭的領域加強歐洲自身競爭力、在中國挑戰基於規則之國際秩序時加強與價值觀盟友的團結、在中國願意合作的領域展開合作。

此外,這份草案還特意提到了人權問題,認爲基本人權問題絕對不可以成爲「一國內政」,中國一直鼓吹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絕不能在人權領域演變成國際標準。爲應對這一問題,歐盟與中國的人權對華應當成爲其他領域合作的前提條件。

在綱領草案的末尾,聯盟黨則提出應當在政府內部提升對中國的認知能力,比如要求所有高階公務員參加爲期兩年的中國知識在職培訓、各部次長定期舉行對華政策聯席會議、聯邦內閣每季度專門探討中國問題等。此外,政界還應當大力支持與中國相關的智庫與研究機構建設。

德國之聲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這份草案在進一步修訂後,可望在今年4月正式發表。就在今年1月,執政的德國社民黨也發佈了安全與外交戰略綱領,強調中國既是對手、競爭者,也是合作伙伴,在拒絕脫鉤的同時要求降低依賴性,併力爭搶在中國之前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而聯邦政府的新對華戰略則依然在醞釀中,是否能如原先計劃在今年春天出爐也依然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