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好難過…研究指出「這種癌」患者最憂鬱:影響後續療效
得癌症後心情焦慮低落、害怕治不好...當心引發憂鬱症!研究指出「肺癌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高居全癌別之冠,甚至影響預後狀況。 圖/潮健康
「中重度憂鬱症」拖累肺癌病友療程? 醫示警:預後不良風險增2-3倍
根據PLOS ONE期刊2023年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2-3倍。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病友應調適罹癌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的情緒,纔有機會讓治療發揮最大效益。
陳育民理事長進一步表示,初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除了需要完整的治療策略,爭取超越五年的存活期目標外,在展開治療前適度調適心情可謂至關重要。晚期肺癌治療相較於過去已有長足進展,過去其五年存活率僅10-15%,所幸現已可利用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也能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心理狀況影響肺癌病友疾病進展? 圖/潮健康
初診肺癌帶給病友巨大沖擊 憂鬱症患病率高居全癌別之冠
不過,對於初確診時帶給病友巨大的衝擊與生命威脅,往往讓病友及家屬感到震驚、懼怕、甚至無法置信而想逃避現實,若是演變成憂鬱情緒,更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失眠等生理症狀,反而影響病友後續治療成效。
臺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醫師則提到,爲提供晚期肺癌病友更完善的治療與照護,肺癌團隊已從原有的核心科別,胸腔內科、胸腔外科、腫瘤內科,逐漸延伸到診斷相關的科別,治療過程也會依據病友的需求,適時加入輔助的專科醫師,如中醫科的調理、皮膚科的副作用管理等。
而在心理層面方面,諮商心理師的加入有望降低病友的負向情緒,協助情緒宣泄與支持。若是可以在治療前期就有病情穩定控制的成功學長姊分享其抗癌歷程,提供給每一位初確診的病友抗癌參考指標並建立治療信心,相信可以爲病友帶來更大的抗癌動力。
晚期肺癌病友的壓力源與身心狀況。 圖/潮健康
她聽聞罹癌噩耗「整天不下牀」 嘗試各種偏方只爲轉移內心焦慮
一名女性病友退休後,準備開始規劃第二人生,對於長期的肋骨疼痛,原以爲是更年期所致,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確診四期肺癌轉移肋骨,當下內心驚慌,悲傷到整日躺在牀上,自我價值感低落且感到非常焦慮,不僅執迷於非正統療法,甚至嘗試各種偏方,事後發現只是在轉移內心焦慮與悲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醫師說明,臨牀上初確診晚期肺癌病友對罹癌的恐慌與焦慮,多半來自於網路鋪天蓋地的資訊及未知的存活期,一旦病友陷入憂鬱情緒中,隨着心理以及癌症病程變化和嚴重度的不同,將影響治療的預後。
晚期肺癌妥善運用標把接續治療。 圖/潮健康
肺癌逐漸邁向「慢性病化」管理 重視心理照護才能兼具治療效果
上述病友即是因爲陷入焦慮的情緒,而因此一開始誤信偏方。所幸,接觸到支持團體,透過成功學長姊的經驗分享,開始穩定腳步的應對罹癌挑戰,支持越多心情也就越平靜。而後再進行基因檢測,屬於EGFR基因突變,因此經醫師評估從第二代標靶藥物開始治療,三年後發現抗藥,再接續服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抗癌已超過五年,副作用也控制相當穩定。
夏德椿醫師提醒,近年來肺癌藥物持續進展,病友的治療選擇越趨多元,初確診的病友建議與醫師討論未來五年完整的治療計劃,有策略的安排每一線用藥,拉長每一線藥物的使用時間,爭取最長存活期。
以臺灣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病友,使用標靶藥物接續治療,有機會延長整體存活期。隨着肺癌逐漸邁向慢病化管理,夏德椿醫師強調,病友可以像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保有生活品質的與肺癌共存,而在延長存活期的同時,也要重視心理照護,才能兼具治療效果。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 帶領晚期肺癌病友打造慢活計劃
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表示:「生病是一場意外,而不是被處罰,我們都不應該讓自己或家人陷入憂傷的情緒中而不可自拔!」無論病友或是照護者,都會有焦慮情緒的問題,也有研究指出,癌症病友的照護者近5成出現憂鬱及焦慮傾向。
爲協助晚期肺癌病友及家屬在確診初期能快速建立治療信心,「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特別推出《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藉由12位成功學長姐的抗癌心路歷程,鼓舞初確診晚期肺癌正值慌亂、低潮的病友及家屬,能更妥善調適心態,再透過完整治療策略,朝實現肺癌慢病化的理想邁進。
吳卉汝理事長呼籲,病友及照護者的內心照護都相當重要,專科醫師的任務是爲病友爭取超越五年的存活期,而成功學長姊的經驗分享與鼓勵,則是帶領病友及家屬在抗癌路上從「心」出發,面對即將來臨的挑戰能知所因應,從容不迫地打造肺癌慢活計劃。《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將印製10,000本,後續會陸續發送至全臺癌症資源中心,歡迎民衆免費索取。
本文轉載自《潮健康》,原文爲:憂鬱症患病率高居全癌別之冠! 醫示警晚期肺癌患者:預後不良風險增2-3倍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