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拉極右警報
(圖/路透)
還有1年就將舉行下屆大選的德國,9月1日在該國東部的兩處邦級選舉中,又拉響了極右翼勢力涌動的政壇警報。特別是在圖林根邦,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竟以明顯優勢斬獲第一大黨地位,得票率達32.8%,比第二名的基民盟領先近10個百分點。雖然選前其他各黨均已表態,拒絕和被德國情報機關盯上、視其爲反憲政民主極端勢力的選擇黨合組邦級政權。但這仍寫下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德國首次有極右翼政黨拿下邦級選舉勝選的驚心紀錄。而同日投票的薩克森邦,雖然選擇黨未奪下首位,但得票率亦突破3成,僅落後勝選的基民盟1個百分點。這也是繼6月歐洲議會大選後,德國民意再一次對眼下主政的「交通燈」三黨聯盟吹起不信任的哨音。
在圖林根邦,於中央層面主政的基民盟、綠黨與自民黨三黨的得票率加總起來,才勉強跨過10%的低水位。這一風向,也使德國政壇開始議論起社民黨籍的現任總理蕭茲,是否應師法美國總統拜登主動放棄爭取連任總理,以「換帥」之舉挽救氣勢低靡的社民黨。另一方面,面對頹勢盡顯的執政聯盟,做爲最大在野黨的基民盟則在現任黨魁梅爾茨領軍下,被視爲已在爲1年之後重返執政摩拳擦掌。
1990年10月結束冷戰分立的東西兩德,明年就將迎來統一的35週年。然而,一個世代的時間過去,德國東西部的人心隔閡和政治價值取向的分疏卻仍然明顯。
6月分的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的選擇黨在德東地區拿下28%得票率,居各黨揆首,但在德西地區只有13%的票。據2023年的一項社會調查,在德東地區,有57%受訪者稱自己有某種身爲二等公民的感覺。雖然德國東西部的工資收入差額30多年來已大幅收窄,但迄今仍有約4/1的落差。
且讓德東人「體感」更爲直接的社經困境,諸如勞動適齡人口的長年外流、優質工作崗位的供給遠不如西部,東部出身者在全德政經高層擔綱領導崗位者幾希,加上東西部對同性戀、外來移民的包容度差異,和冷戰時代遺留的對美、對俄態度的國際觀分野,均使德東民衆的經濟相對剝奪感,和長期處在政治話語邊陲的被忽視感居高不下。今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德東選民爲劍走偏鋒的極右翼選擇黨和走激進左派路線的BSW聯盟與左翼黨,一共投下了45%選票,甚至高於全德主流三黨─基民盟、社民黨和綠黨合計的38%。
亦有德國分析家指出,許多德國選民票投選擇黨,並非真心認同他們的民粹語言和民族主義排外主張。反而是基於對德國憲政民主體制韌性有把握,認爲無論如何,選擇黨都沒有機會執政,因此才「敢於放心地」用票投該黨的方式,爲自己所不滿的當前時局投下「賭爛票」。然而,恰恰是這種弔詭的選民心理,爲選擇黨滾雪球式地吸收不滿情緒、持續膨脹製造了契機。惟今可慶幸者,或許只有在政客多以言語樸拙爲貴的德國政壇上,極右陣營中尚未浮現出一張足以風靡羣衆、深富個人魅力的領袖面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