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第一個「無核能冬天」:電力更骯髒

今年3月德國.埃姆斯蘭核電廠關閉,德國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後果就是電力骯髒化。(圖/路透社 )

2023 年初,德國關閉了最後一批覈電廠,因此今年冬天,將是德國第一個「無核能冬天」。雖然德國政府信誓旦旦的強調,積極實現能源系統現代化與再生能源開發,但是德國的化石燃料消耗更反而更多,電力系統更骯髒。

路透社專欄作者馬奎爾(Gavin Maguire)評論德國的電力問題,他的文章稱,德國的電力問題,起始於核電在德國發電結構中的份額逐漸下降所致。2014年,核電對德國電力總量的貢獻度是14%,到了2022年下降只剩6%;2023年最後8座反應爐停機後,終於降到零。

根據智庫公司Ember的資料,德國最後8座核反應爐的發電功率約 8.1吉瓦 (也就是8000百萬瓦),這個發電空缺由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容量所彌補。

這看起來似乎還好。然而,由於太陽能發電(德國僅次於風能的第二大清潔電力)在今年遭到日照減少的問題,因此今年冬天發電量將大幅下降,連帶着德國的清潔電力總量也會跟着下降,但是冬天一向是歐洲的電力消耗高峰(供暖需求),因此,德國電力生產商們,就被迫增加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發電量,當然增加了電力部門的排放量。

2015年到現在的德國電力種類與總量圖,綠色風力,黃色太陽能,藍色水力,楬色生質能,紅色核能,這幾類可算是環保能源。紫色是其他化石(應爲石油),灰色天然氣,黑色煤碳,這3種都是骯髒能源。 從趨勢來看,德國的總體電力生產量在下滑,從2015年到2019年屢破50泰瓦時,到2020年之後,已漸漸不足50泰瓦時,因爲電價過高。(圖/路透社)

德國電價波動圖,2022年因俄烏戰爭而飆升到前所未見,近期雖有所好轉,但工業界並未復甦。(圖/路透社)

數據顯示,2023 年的前9 個月,德國總髮電量較去年下降,包括清潔電力和化石能源電力皆是;清潔電力較2022 年同期下降 5.6%,化石燃料發電量下降 21%。

也就是說,今年是自2017年以來,德國最省電的一年。但是別以爲這是好事,原因在於今年德國工業電力需求降低,經濟當然也跟着疲軟。爲何如此?倫敦證交所的數據顯示,德國電力居高不下的電價是關鍵因素,相比於2019年,今年的德國電價貴了160%,儘管比去年最高電價時要好了不少(去年因俄烏戰爭造成電價暴增,今年有回跌),但是德國工業界還是不願支付。

倫敦證券交易所 (LSEG)的數據顯示,由於生產商削減產量,德國化學品與化肥產量(之前使用豐富且廉價的天然氣生產),已在 2023 年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值。

汽車、鋼鐵、電池和渦輪機的產量也都有削減,導致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今年將出現罕見的出口衰退。

爲了支持德國工業復甦,德國政府要求電力公司壓下電力成本,並積極增加廉價再生能源的產量,確實獲得一些成果,但是進入秋季以後,日照時間減少,德國9月到 12 月的太陽能發電總量,必然較高峰期下降80%以上。

由於太陽能發電在過去五個月中,每個月都佔德國總髮電量的20%以上,清潔電力產量如此嚴重下滑,必然導致整體電力供應吃緊;爲了彌補太陽能發電量的不足,德國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風力發電,風力發電在德國冬季產量會增加。

然而,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風電有着時有時無的間歇性,爲了補充風電的間歇問題,並確保總體發電總量隨着需求的增長而上升,電力公司可是要增加燃煤和燃氣的發電量,這些發電廠可以由電廠控制,以平衡國家電力市場需要。

說到此處,顯然德國接下來只能更仰賴化石燃料發電,碳排放必然增加。德國爲了確定自己的非核家園理想,卻造成更多的污染,電力成本還居高不下,再衝擊德國的產業界。經濟學人在今年8月就批評「德國經濟衰退,已是歐洲病夫」,這一切都與放棄核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