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選進入最後關頭 北京期望延續梅克爾中國政策

德國即將進行大選,北京希望梅克爾(左)的中國政策路線能維持下去,因此認爲聯盟黨的拉舍特(左)當選首相最有利於德中關係。(圖/美聯社)

即將進行大選的德國聯邦將迎來後梅克爾時代,她16年任期內不斷擴大德中政治和經濟關係,成爲中國在歐洲最堅強的盟友。在面臨新一屆德國政府選舉中,分析家認爲,中國會希望默克爾接班人是拉舍特或蕭爾茨,以期能延續梅克爾的對華溫和路線。

《德國之聲》報導說,經濟研究機構基爾世界經濟學研究所對德國各黨派競選綱領的一項研究評估指出,德國大選後,如果自民黨或者綠黨參與組閣、進入下屆聯邦政府,可能會使德國走上對中國更具對抗性的道路。

根據這項研究,自民黨和綠黨不僅在其競選綱領中對中國做出更鮮明表態,也比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方面明顯更具批判性。這主要是涉及其在歐中投資協定、中企參與歐洲5G建設和人權方面的立場。

相較於對中國持批評立場的綠黨和自民黨,北京更希望是拉舍特或蕭爾茨執政,讓目前的對華政策至少在中期能有一定的連續性。

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拉舍特本週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表示:「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是制度對手,侵犯人權,也不是民主國家。我們必須也將會持續對此做出批評。」但他也指出,「新冷戰對我們是非常有害的」。

報導說,對中國而言,最糟糕的情況是綠黨候選人貝爾博克勝選。綠黨被中國視爲是對其政策的明確批評者,自民黨亦然。但專家認爲,若自民黨參與執政,最終可能會迫於壓力向對中國友好的德國經濟界低頭。

基民盟梅克爾雖然在執政初期於總理府接待了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但是其後續政策卻一直被視爲親中路線,是中國人與共產黨領導層的朋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SIIS)研究院葉江表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我認爲政治決策永遠取決於經濟基本面。」

很顯然,中國領導層希望梅克爾的接班人能延續和諧的雙邊關係。葉江表示,「前一段時間,綠黨看起來很有可能在選舉中勝出。這對德中關係會是一個壞消息。目前的情況則不是這樣。無論最終是社民黨的蕭爾茨或基民盟的拉舍特贏得選舉,德中關係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綠黨和自民黨都被中國認爲是對華態度強硬的政黨。兩黨的許多政治家在過去幾年內多次批評中國人權狀況,包括中國對香港自治權的侵蝕。但是葉江認爲,「自民黨在選戰期間說了一些關於中國的醜話」,但他認爲,自民黨若執政將會改變政策,中德關係也會正常化。「因爲生意就是生意,中國作爲最大的銷售市場不能被忽略。」

報導表示,國際分析家的看法則基本一致,無論下一屆聯邦政府是是哪些政黨組成,對華政策不會照舊。因爲北京對內對外的作爲遭到聯邦議院中幾乎所有政黨日益尖銳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