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卡斯族爲日本人命名 族人要求正名

後龍平埔族新港社族人要求正名改回傳統「鬥葛」族名,捨棄日據時代留下來的「道卡斯」族名。(圖/資料照片,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平埔族道卡斯族是國內最後一個聚落,每年農曆8月半都會舉辦慶祝秋收的「牽田祭」,祭典的高峰則是「patay」,族人將會在部落中心廣場吟唱傳統祭歌,迎接祖靈下凡。

根據《中國時報》日前報導,早在清朝時代,後龍平埔族新港社人自稱爲「鬥葛」(Taukat)族人,到了日據時代爲了方便統治,將平埔族竹塹社、新港社及通霄社等3社統合起來,命名「道卡斯」族,延續至今。爲此新港社人從去年起就發起正名運動,要將族名改回鬥葛,不過至今未獲原民會同意。

「鬥葛」族人分佈非常廣,北到新竹、南到臺中大甲,甚至有部分族人還遷居至南投埔里一帶,目前僅剩後龍新民裡舊新港社聚落。

按《維基百科》記載,「道卡斯族」爲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命名,又名鬥葛族,閩南語音近於大甲,故又稱大甲族。

伊能嘉矩是日本的人類學,致力於臺灣原住民人類學研究,1898年將臺灣原住民分成8類(泰雅、阿美、布農、曹、賽夏、排灣、漂馬、平埔),是最早有系統的分類,基本上沿用至今。

1998年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至2014年5月,已經完成16個族羣的認定,其他像是是馬卡道族、道卡斯族、和西拉雅族等7個族還在推動政府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