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連5塌 北市府總體檢

臺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20巷20日發生路面塌陷,出現長約3公尺、寬2公尺及深度1.5公尺坑洞,市府獲報後已灌漿回填。(臺北市建管處提供/劉彥宜臺北傳真)

臺北市今年5月以來發生5起道路塌陷,前天豪大雨襲擊後,萬華區昆明街320巷一處建築工地旁又發生小面積道路塌陷。臺北市議員要求,路面塌陷已造成附近居民恐慌,市府必須徹底瞭解原因、全面修繕。北市府迴應,平均1年有65件坑洞案件,會請新工處、衛工處和水利處跨單位總體檢。

昆明街320巷前天發生路面塌陷,坑洞長約3公尺、寬2公尺、深度1.5公尺,成因疑似爲地基鬆軟遇大雨沖刷,導致土石流失下陷。

國民黨北市議員應曉薇表示,雖然已灌漿回填路面塌陷,但仍造成里民恐慌,市府必須親自了解狀況,並於2天內徹底瞭解原因公開告訴民衆。

民進黨議員洪婉臻批評,北市接二連三發生路面塌陷,附近居民也人心惶惶擔憂波及住家。市府對於道路品質不應便宜行事、臨時抱佛腳,路面塌陷後卻讓局處擔責任,希望市府謹慎以對,路面塌陷動輒人命關天,應該全面檢視、修繕。

北市府發言人殷瑋表示,根據新工處統計,北市平均1年有65件坑洞案件,確實要透過長期巡檢,才能做好結構性防堵。以前天強降雨爲例,士林區10分鐘降下34釐米雨水,2、30年的側溝有裂縫就容易造成沖刷或涵管脫漏,都會形成坑洞或塌陷。

他指出,水利處箱涵總長度共716公里,市長蔣萬安已下令要求新工處、衛工處和水利處跨單位總體檢,包含新工處做透地雷達檢測,有風險處先改善,水利處、衛工處持續巡查和維護排水箱涵、管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