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一位小縣令寫的楷書,這字放現在得讓多少書法家汗顏啊?

楷書,以其筆畫形態規範工整、結構規整平穩而著稱。其筆畫有着嚴格的起筆、行筆與收筆規則,每一筆畫都如同被精心雕琢,橫畫藏頭護尾,豎畫挺拔有力,撇捺各具姿態;在結構上講究對稱與呼應,各個筆畫相互配合,構建出和諧且穩固的字形,無論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的字,都遵循着比例協調、重心平穩的原則,使整個字呈現出端莊大氣之感。

小楷字體小巧精緻,在保留楷書基本筆法與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更注重筆畫的細膩與靈動。由於字幅較小,書寫時需更加精準地控制筆鋒,筆畫的起收筆往往更爲含蓄,卻不失力度。其結構緊湊而不失疏朗,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現出獨特的平衡與和諧。小楷常被用於抄經、書寫小品文等,如魏晉時期的鐘繇小楷,古樸典雅,爲後世小楷創作樹立了典範;王羲之所書小楷《黃庭經》,筆畫輕盈流暢,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靈動的韻味。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近日看到的清代一位縣令寫的小楷書作《太原張太宜人節孝事實圖頌並序》。這字可能少有人知,但欣賞一番下來,要是這字放於現在得讓多少書法家汗顏啊?此作就是清代一知縣胡勳裕作書。

胡勳裕,字成之,號鹿亭、苕原,青浦(今屬上海市)人,官至始興知縣。在那個時代,他與兄胡勳堯並稱 “金昆玉友”,這一美譽見證了兄弟二人在文學藝術領域相互切磋、共同成長的歷程。

他的小楷作品《太原張太宜人節孝事實圖頌並序》堪稱一絕,字體清秀端正,線條流暢自然,每一筆每一畫都彷彿被賦予了生命,充滿了韻律美和節奏感。在書寫過程中,他對每一個筆畫都精心處理,力求精準,展現出了極其嚴謹的藝術態度,使得整篇作品呈現出一種規範和諧的美感,充分展現了小楷書法的獨特魅力。

這幅作品背後,還有着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話說在當時的太原,有一位張太宜人,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深明大義,對長輩極爲孝順。成年後,她嫁給了當地的一位王氏子弟,婚後的她更是將孝道發揮到了極致,對公婆悉心照料,無微不至,深受家人和鄰里的稱讚。

然而,命運卻對她極爲不公,丈夫過早地離世,留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子。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張太宜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展現出了無比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她毅然決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撫養兩個兒子長大成人。

在教育子女方面,張太宜人也堪稱楷模。她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着兒子們,教導他們要秉持勤儉信義的品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兩個兒子都成長爲了正直善良、有擔當的男子漢,這也讓張太宜人的事蹟更加被人們傳頌開來。

當地的士紳們聽聞了張太宜人的節孝事蹟後,無不爲之感動,於是特意請來了畫師,精心繪製了一幅《太原張太宜人節孝事實圖》,以表彰她的高尚品德和偉大精神。這幅圖生動地描繪了張太宜人在不同場景下的節孝行爲,無論是侍奉公婆、撫養幼子,還是教育子女,每一個畫面都栩栩如生,讓人看後不禁心生敬意。

而胡勳裕在得知張太宜人的事蹟後,也深受觸動。他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小楷書法,爲這幅圖撰寫頌文並作序,以此來表達對張太宜人的敬重與讚美之情。在創作過程中,胡勳裕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心血,他以細膩的筆觸、優美的文字,將張太宜人的形象和事蹟生動地展現於紙上。

胡勳裕通過細膩的筆觸,將張太宜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欣賞這幅書法作品時,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書法藝術之美,更能深刻感受到孝道文化的力量和偉大。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件藝術瑰寶現收藏於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圖書館。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衆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