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強在野 民衆黨封殺藍白合

年底選戰在野黨是是否爲「藍白合作」備受關注。圖爲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左)去年12月出席「銀光守護貼」公益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兩年前,民衆黨剛進入立法院,高喊「在野大聯盟」,藍白合似曙光乍現;兩年後,國民黨歷經公投、罷昶及中二立委補選3連敗,勢弱氣衰,面對年底首都之戰輸不得的壓力,急喊「藍白合」,昨卻被蔡壁如直接回應「沒有可能」。民衆黨的思維邏輯其實很清晰,除了年底必須有自家母雞帶領小雞開疆闢土,更重要的是,唯有藍營繼續失敗,民衆黨才更有機會壯大,朝2024執政之路推進。

政治動態瞬息萬變,政治算計更是利益爲先,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所有作爲都只爲了壯大自己。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素人從政,靠民進黨的力挺而當選;柯聲勢壯大後,不僅跟民進黨撕破臉,還創立臺灣民衆黨。

民衆黨草創後,2020大選一舉獲得5席不分區立委,晉身國會第二大在野黨,更誓言要成爲最強的在野黨、逐步奠定柯文哲參選2024基礎。這兩年民衆黨立院黨團表現確實不俗,也使得這個不滿3歲的政黨,擄獲不少中間、淺藍民衆支持,更吸引國民黨人士投靠入黨,先前的黨秘書長謝立功、媒體總監黃文財等,以及最近接任民衆黨屏東縣黨部主委的國民黨前屏東縣黨部書記長林育先都是例子。

反觀國民黨近來屢戰屢敗、高層溝通屢出狀況,讓不少支持者泄氣,甚至心寒。尤其年底九合一選舉,提名縣市議員的「青年三箭」已被擔心恐有排擠效應,引發另一波由藍轉白的跳船潮。

在國民黨持續被看衰下,2022年底縣市長選舉,民衆黨就算提出首長人選恐將全軍覆沒,卻仍不願與國民黨合作,看似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但實際上國民黨落敗,最高興可能是民衆黨,因爲正可逐步蠶食、接收國民黨勢力,有利於2024總統大選與民進黨一搏;國民黨若繼續一廂情願期待「藍白合」,不久的未來恐怕會看不到民衆黨車尾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