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看透西方, 恰恰需要直面“兩個美國”?|文化縱橫

美國往事

✪ 歐樹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本文爲新書《失衡的利維坦:

美國分裂的文化與政治根源》的前言

美國是世界的風景。世上風景,可分兩種,走不出的和走得出的。對洛克而言,新英格蘭是舊英格蘭走不出的風景,它就像上帝應允的福地,宛若世界剛開始的樣子。對於洛克以降的自由主義者而言,走出舊歐洲,走進新世界,需要美國這個成功反抗英帝國強權的大英雄,美國當爲世界的立法者。對於柏克來說,舊英格蘭是新英格蘭走不出的風景,新舊英格蘭人始終同文同種,打斷骨頭還連着筋。新英格蘭人用了兩百年時間才走出舊歐洲,又用了近兩百年時間締造新世界,卻在內飽受社會分裂之苦,在外深陷帝國沉淪之險,不得不回到舊英格蘭尋根,用文化筋脈療救實力損傷,跳出大國興衰的自然律。

爲世界立法,以理服人,道阻且長。控制世界,以力服人,爲霸道常規。在長達320 年(1620—1940)的擴張道路上,先英後美,帝國戰車滾滾,開疆拓土,由北向南,從新英格蘭出發,越過梅森-迪克森線,直至佛羅里達海峽,再到大洋洲的東薩摩亞。自東而西,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輾過百千萬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美洲人、歐洲人、亞洲人,向西北直至白令海峽,向西南直至墨西哥灣,向西直達馬裡亞納海溝諸島。

除直轄領土外,還有海外基地。美國從1940 年9 月用50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舊驅逐艦換得英國八個西半球軍事基地起步,至1945 年9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短短五年就在全球各地建立了2000個享有治外法權的軍事基地。基地數量在冷戰期間隨美國戰事起落消長,2001 年10月打響反恐戰爭後一度超過2000個,至今仍在大約85個國家或地區設有800個軍事基地。美國以全球基地網絡爲錨,以強大軍力爲劍,制定外交政策,推行對外戰略,展開全球權力競爭,維持國際聯盟,保護本國企業利益,迫使他國開放市場並接受不公平的政治經濟條件,竭力擴大勢力範圍,維繫全球帝國霸權。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這80餘年中(1940—2021),美國這個兩洋之間的“大陸島”,取代了英國這個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側的“世界島”,從“本土帝國”走向“全球帝國”。憑藉軟硬兩手的實力地位,包括世界最強的軍力,世界最多的軍費,世界影響最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極具毀滅性的核武力量,幾無間斷的頻繁對外戰爭,數十次以推翻外國政府爲目標的政變,對全球主要航線的實際控制權,以及,在先進技術研發、尖端技術教育、宇航技術、航天工業、國際通信系統和高科技武器工業上的領先位置,美元的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地位,對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和諸多國際組織的主導權,還有好萊塢、流行音樂、互聯網等文化霸權,美國將帝國變成了自己走不出的風景。

四百年,彈指一揮間。冷戰結束以來的30年間,歷史終結論與文明衝突論的激烈鬥爭,撕裂了美國,也撕裂了世界。福山用歷史終結論宣示冷戰自由主義的浪漫主義,將自己從保守主義推向自由主義,把美國變成整個世界走不出的風景,美國不是美國人的,美國是世界的,世界也是美國的。亨廷頓用文明衝突論延續美國保守主義的現實主義,告誡美國要想逆轉美國人的國家認同衰頹,避免帝國坍塌,必須從自由主義回到保守主義,將美國自由主義變成自己走得出的風景,美國不是世界的,世界也不是美國的,美國只是美國人的。

如果人們俯瞰美國這幅風景長卷,不難發現,歷史終結論與文明衝突論的鬥爭,既凝結了晚近五六十年來美國兩大政黨、兩種意識形態、兩種例外論之間南轅北轍的精神撕裂,也延續了240餘年來“兩個美國”之間勢如水火的政治鬥爭,更接續了四百年前“兩個新英格蘭”之間背道而馳的文化分歧。

在英帝國殖民時代(1620—1776),天主教的詹姆斯敦與新教的普利茅斯,“新教中的舊教”盎格魯宗與“新教中的新教”公理宗,復古的國教派與開新的分離派,“兩個新英格蘭”之間的分歧,奠定了“兩個美國”的底色。

美國獨立建國以來(1776—2021),忠於英國君主的保王黨與希望獨立建國的愛國者,西部南方的新邊疆與東北的新英格蘭新世界,鄉村黨與城鎮黨,共和主義者與聯邦主義者,南方保守主義者與加里森廢奴主義者,州權派與國權派,上層精英領導國家論與普羅大衆自由意志論之間的衝突,深深嵌入美國曆史,在美國的獨立建國時代(1776—1859)、內戰重建時代(1860—1889)、進步時代(1890—1920)、“黃金十年”(1920—1929)與大蕭條(1929—1939)、新政時代(1933—1945)、冷戰時代(1946—1991)和帝國反恐時代(1992—2021),塑造出不同版本的“兩個美國”。

“兩個美國”既是美國的歷史記憶,也是美國的文化記憶,更是美國的政治記憶。美國究竟是共和德性的特殊堡壘,還是個體自由的世界典範?美國例外論究竟是保守主義的,還是自由主義的?“兩個美國”可謂貫穿了美國的古今之爭。二者均可在世界敘事上主張美國是上帝垂青的民族,因而註定成爲世界各國的立法者,但在美國敘事上很難調和,雙方都在“一個少數族裔的美國和一個多數白人的美國”與“一個(多數)窮人的美國和一個(少數)富人的美國”之間進退失據,也都因此試圖將美國曆史從建國以來的兩百年拉長至殖民以來的四百年,把各自版本的“美國例外論”追溯至“兩個新英格蘭”:自由主義的美國例外論延續了“新英格蘭例外論”,將新英格蘭視爲不同於舊歐洲的新大陸,將美國視爲個體自由和民主意願的示範區,美國就是世界;保守主義的美國例外論延續了“新舊英格蘭同源論”,將新英格蘭和美國的體制、制度、道路溯源至英格蘭和歐洲,將美國視爲共和主義的保留地,美國只是美國。

大國盛衰無常。在過去的20世紀,美國繼承歐洲列強構建北大西洋帝國的夢想,沿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開闢的帝國型民族國家道路,先是在冷戰時代成爲西方世界的牧羊人,又在後冷戰時代成爲向全球擴張的獨孤霸權。其“新羅馬”的自我期許不斷強化,但強化的不是共和而是帝國,不是大衆民主而是寡頭僭主,不是多數的統治而是少數的專政。

美國的衰變,不僅反映在政治、經濟、社會上,而且反映在思想、觀念和文化上,不公平的經濟增長引發並強化了社會財富分配、思想觀念、文化認同、政黨政治、議會政治、國家治理的分化、極端化和兩極化,放大了“兩個美國”。

21世紀剛走了1/5,歷史終結論的樂觀情緒就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所剩無幾,文明衝突論不僅支配着美國對外反恐戰爭的戰略,而且主導着美國內部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之間的角逐,“兩個美國”愈加鮮明。

故此,本書以“兩個美國”爲主線,由美國社會分裂的文化起源入眼(“一 兩個美國”),縱觀美國如何將社會格式化爲透明的可治理之物(“二 透明社會”),概覽美國如何先以軍政立國,復以軍政治國,終以軍政持國(“三 軍政立國”),描摹美國如何步歐陸後塵構築適應現代生活的超級政府(“四 超級政府”),繼而總括美國這個帝國型國家的浮沉(“五 帝國浮沉”),餘部則分述美國人所思考的“美國與世界”(“六 一人一世界”),所見證的“美國政治”(“七 隱身的國家”),所憂慮的“美國危機”(“八 認同的榮枯”),所闡發的“美國道路”(“九 失衡的利維坦”),進而探究美國興衰之門戶、進退之虛實、變化之得失、損益之輕重,管窺人類社會治亂興衰之源。

昨天已經古老。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那走不出的風景,終將定格成必得走出的畫卷。

失衡的利維坦

美國分裂的文化與政治根源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4-1

ISBN:9787108077103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 20 世紀,美國逐步成爲西方世界的領頭羊以及後冷戰時代唯一的全球性超級大國。與此同時,美國自身的政治、經濟、社會、思想、觀念、文化都出現了裂變,經濟社會結構的分化,思想觀念、政黨政治、國家治理的兩極化,孕育了一個失衡的利維坦。

貫穿在美國古今之爭中的歷史終結論與文明衝突論的鬥爭,凝結了晚近五六十年來美國兩大政黨、兩種意識形態、兩種例外論之間南轅北轍的撕裂,更延續了殖民時代“兩個新英格蘭”背道而馳的分裂底色。本書追索其背後的歷史記憶、政治鬥爭、文化分歧,並且深入當代美國最爲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亨廷頓的思想軌跡,從而更恰切地理解美國的國家性質與國家航向,以及更爲現實的現代政治世界與現代政治困境。

【作者簡介】

歐樹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爲比較政治、政治經濟學、政治學理論(國家理論、民主理論、信息政治)。出版專著:《靈境內外》《國家基礎能力的基礎》;合著:《自由、威權、多元》《大道之行》《小邦大治》;譯著:《沃倫法院與美國政治》《選主批判》《抽選的復興》等;另發表文章若干。

【目錄】

前言 美國往事

一 兩個美國

二 透明社會

三 軍政立國

四 超級政府

五 帝國浮沉

六 一人一世界

七 隱身的國家

八 認同的榮枯

九 失衡的利維坦

後記 印象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