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公、籌組智庫 劉德音退休新篇章

他強調,現今全球自由市場迎來分裂、經濟退卻的時代,每個國家該如何制定工業政策因應。

劉德音注意到,目前美國多半由政治人物參與,缺乏業界人士,很難有好的政策交給執政當局,因而選擇持續接受挑戰,參與非利益性的智庫組織,將提供其發光發熱的另一舞臺。

劉德音卸下臺積電董事長重擔,展露感性一面。26日於第18屆潘文淵獎受獎典禮致詞時感恩父母養育之恩、一度哽咽;談及近期的退休生活,他透露近期多了阿公的角色,每天都可以看3個月大的孫子成長、非常滿足。

創業是退休後的計劃之一,劉德音透露,並不是想賺錢,而是想要發揮自身Advocacy(倡議)的長處,爲社會做出貢獻。

他分析,在全世界乃至自由市場經濟退卻時,國家需要如何爲工業政策做長遠規劃;特別是目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整個團隊都還在摸索之中,但美國政策會對臺灣產業影響非常大,應該多點來自產業、學術界的聲音,來制定非政治化的政策指引。

劉德音在臺積電的經歷,是重要的成長養分。他表示,加入臺積電是受到現任聯發科副總蔡力行及董事曾繁城之邀請;在他們指導下,從一個做研究的科學家,轉型爲工地建廠和管理工廠的專家。他也感謝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使其參與公司各方面的經營、學習如何經營現代世界級大公司的方向,是一生最幸福的經歷。

從產業、學術領域出發,劉德音認爲,當所有東西都與推論不一樣時,就是政治考量。實際上將政治挪開的話,每件事都能用工程方法解決,他相信即便AI很耗電,但臺灣缺電是有辦法解決的;提醒臺灣是小島,必須要正視太陽能、風力發電都有其限制,不能完全複製美國、德國經驗。

劉德音選擇持續挑戰自我,迎來退休後的新篇章。他說,使產業、學界的人以嚴謹的研究方式,來鑽研當前遇到困難,而非全然以政治角度考量。比起晶圓廠的營運,該挑戰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