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開播,侯勇演技驚豔,北京衛視又出了一部黑馬劇

好一個晴天!

1953年1月29日,中國臺灣眷村一個貧苦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墜地。

幫接生的女子興高采烈出來告訴外邊:快告訴你爸,生了個女兒。

因爲家裡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孩子爸鄧樞原本已經答應隔壁的鄰居,無論男女,都把孩子過繼過去,但看到這個女嬰圓潤的臉蛋,可愛的模樣,鄧樞改變了主意,“就算是你打我罵我,也不能給。”

鄧樞找到村裡最有文化的朋友,問他給這個小可愛取什麼名,最後給孩子取名麗筠,取的是清雋秀麗、如竹高潔、節節高升之意。

夜深,父親在寫字檯上一字一句寫到:長女行四,眉清目秀,長相圓潤,與祖母神似,啼哭聲清亮有韻。

這時劇中一段動人的歌聲傳出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錯,忘不了你的好。

當年的鄧樞不知道,許多年後,這個媽媽懷裡的小女孩,會成爲“華語世界永恆的聲音”,又從麗筠改名麗君。

是的,這部劇要說的,就是鄧麗君的故事。

這部播出經歷了一番周折等待,根據鄧麗君生平經歷改編的48集電視劇《但願人長久》,昨晚已經正式登陸北京衛視、江蘇衛視黃金檔聯播,鵝廠、褲聯合網播了。

北京衛視首播收視 0.31 ,位列當晚第三,開局不差。

豆瓣有人寫道——“第一次見這題材。”“四星都給鄧麗君小姐”。

此時距離鄧麗君生辰已經71年,距離她離世,也已快30年了。

1:引子

全劇開場,是鄧媽媽趙素桂1995年春天的臺北壽宴。

熟悉鄧麗君生平的,當然知道這一年意味着什麼。

但此時,壽宴廳大堂人來人往,一派喜氣洋洋。

熟悉的《甜蜜蜜》的歌聲中,人們紛紛向鄧媽媽祝壽,幾個賓客上前,說起鄧麗君被評爲世界十大歌星之類的消息。

每個人都問,鄧麗君什麼時候回來開演唱會。

正聊得高興,鄧麗君的電話來,鄧媽媽舉起電話:丫頭!

那頭的鄧麗君輕輕爲媽媽哼唱了一首歌,爲媽媽祝壽。

然後又高興地在電話那頭的泰國清邁麪館裡,點了一碗壽麪。

店員過來給她拍照,以爲她的生日,她很有禮貌地告訴對方:今天是我媽媽生日,我們全家誰過生日,都要吃壽麪的,你幫我跟壽麪拍一張吧。

這時甜蜜蜜的歌聲又傳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春風裡。

在哪裡 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 在夢裡。

我想,無論是這首歌,還是本劇劇名的那首——《但願人長久》。

觀衆們,都太熟悉了。

即使是新生代,也總會從這裡那裡,聽過鄧麗君的歌。她的歌無處不在。

《但願人長久》這部傳記電視劇,也從一開始,就將她的金曲,穿插在整部劇中。

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劇集的第一集,就拍出了那個曾讓無數人心碎的事件:鄧麗君跟這個世界,說再見了。

2:哈嘍

看劇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部劇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來展現這個時刻,或許,會以此爲整個故事畫上個句號。

沒想到,導演把這段戲,放在了開頭。

甚至讓我這個觀衆彷彿身臨其境,又經歷了一場,那個全球華人的傷痛時刻!

鄧媽媽壽宴那天,劇中鄧麗君曾經的戀人周臺生,請鄧麗君的哥哥給她打去了電話,他對鄧麗君唱到:你若感到開心,你就說hello。那是兩人的暗號。

周臺生又問:你現在過的開不開心啊。鄧麗君舉起電話,只說了一句話:hello。

有些已過去的天長地久,不必多說。

這時鄧麗君最後的法國男友靠過來,想看鄧麗君寫什麼。

鄧麗君掩住輕笑,男友就笑着說出去還錄影帶,順便買點吃的。

鄧麗君點頭,然後來到窗前,輕輕唱起:你若感到開心,你就說hello。

背景音樂中,《我只在乎你》的金曲旋律飄蕩着,聽得我有些沉醉。

此時鏡頭切回臺北的鄧媽媽,她讓傭人找點鹽來澆花,傭人問爲什麼,她說用鹽澆灌,花會開得久一點,鄧麗君過幾天回來,就能看到。

可就在此時的泰國清邁,意外發生了。

一個人在酒店房間的鄧麗君忽然呼吸急促,臉色發青,哮喘犯了。

她掙扎着奮力撲向桌子,桌上的東西跌落下來,她抓住地上的噴劑,對着口狠狠噴了幾下。

就在此時,鏡頭那頭的鄧媽媽,恍惚中彷彿聽見有人叫自己:媽媽,媽媽。

她低頭一看,是樓下的孩子。

而泰國的鄧麗君,用盡最後的力氣,爬到房間外,酒店清潔工聞訊趕到,抱住奄奄一息的鄧麗君,開始大聲呼救。

劇中的鄧麗君在恍惚中,開始輕聲呼喚“媽,媽。”

鏡頭又切回臺北的鄧媽媽,這次,鄧媽媽感覺到不對了。

好像一直有一個聲音,不斷在耳邊呼喊着她:媽媽,媽媽。

此時救護車穿過清邁的街道,接到了鄧麗君。

被戴上氧氣罩送上救護車,趕往醫院的鄧麗君,或許已經進入了彌留之境,卻仍然在不自覺地喊着:媽媽,媽媽。

臺北的鄧媽媽,已經徹底坐不住了,她起身走向房間裡的電話,撥給鄧麗君。桌上擺放着一家人的合影。

但就在這時,鄧麗君哥哥的電話響了,他接起電話,聽到一個令他震驚又心痛的消息。

然後立刻撥給鄧媽媽那邊,讓人馬上斷掉家中的電視線、電話線。切斷一切鄧媽媽和外界的聯絡。

因爲他不能讓媽媽聽到那個已經震驚華人世界的消息:鄧麗君,剛剛去世了。

毫不知情的鄧媽媽還在一遍又一遍撥打着電話,此時鄧家屋外忽然涌來一羣媒體。

鄧媽媽還在奇怪:外邊出什麼事了?

知道已經在無法隱瞞的鄧麗君哥哥,一頭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媽,對不起,丫頭走了!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段劇情是什麼感受,我反正是頓時跟着淚流滿面,久久不能平靜。

我能感受到鄧麗君哥哥的悲傷,鄧媽媽那一瞬間的心痛崩潰,鄧家每一個人的傷痛,甚至我都能感受到那一刻無數華人的心碎。

鄧麗君的歌聲,也定格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我所能感受到的,還有但願人長久的另一層寓意,這不僅是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其實還有對莫測人生的接受,正因爲月難長圓,萬物難長久,才需要這樣的美好祝福。

這一段戲,看得我是如鯁在喉,無語凝噎,萬般感慨,哭成了淚人。

在生命的路上,有美好的風景,有美好的歌聲,但還有不可預知的人生。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生活總不能一直如你所願。

即使,是對送給無數人動聽歌聲的,鄧麗君。

據說鄧麗君走後,家人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篇她的遺稿,上面寫着這樣幾句話:

“往事不堪回首,世事難預料,莫將煩惱着詩篇,夢短夢長同是夢。

一切都是爲了年少的野心,身世浮沉雨打萍。

天涯何處有知己?只愁歌舞散作彩雲飛......”

恍惚間,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個笑起來兩頰有酒窩的,在父親筆下生下來臉圓圓的姑娘,在臺上盡情歌唱,那麼幽默,那麼鮮活,萬般美好。

直到這時,或許你我才驟然驚覺:原來,有些人的魅力,是超越時代的。

不管你此刻在幹什麼工作!

也不管你此刻有喜還是有憂!

總會在人生某個時刻,聽懂了鄧麗君,爲什麼能被傳唱這麼多年。

正因爲人間悲歡離合,笑得甜蜜蜜的人,會走,唱《但願人長久》的佳人,自己的人生旅途,未必很長。

因爲世事殘酷,人們才更需要鄧麗君歌聲裡的——

甜。

3:觀感

看完2集《但願人長久》,你要問我最直接的觀感是啥,我會說四個字——悲欣交集!

悲的是,那個故事的開場,忽然傳出的消息,整個華人世界聽到電視裡消息的震驚,鄧媽媽在女兒靈堂中,含笑的眼淚。

還有那些被放入劇中的真實歷史畫面,那麼多人的祭奠,淚水,甚至是鄧麗君常去吃麪的清邁麪館的阿姨。

人們那麼愛她,但多少的愛與痛惜,都無法挽回鄧麗君了。

這部劇的開頭,實在是令人難過。但,又是故事無法迴避的一面。

我想,這也是編劇的用心所在:有生,就有死。有開始,就有終結。

任何傳奇,也是如此。

所以故事開頭,應該是有意將鄧麗君人生傳奇的開場,和終場,交織在一起。

而開局的另一種感受,恰恰就是:喜。

故事鏡頭一轉,又切回到了1950年代的中國臺灣眷村,鄧家四個孩子,鄧麗君在家裡排行老四,眷村生活清苦,但苦中有樂。

滿是鏽跡的電風扇,老式復古的收音機,村屋不遠處的青山綠水,小鎮裡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鄰居,都有種撲面而來的年代韻味,也構成了一幅充滿時光溫度的生活畫卷。

導演拍得也很接地氣,比如第一集的眷村生活裡,一羣老廣、四川人、山東人聚一起打牌打麻將。快活得很。

興致來了,還會一起唱起老兵的歌: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美,大豆香。

遍地黃金少災殃。

不論在什麼環境,都是遮蓋不住才華的。年幼的鄧麗君,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衆的歌唱天賦。她的歌聲空靈,聲線有磁性,註定這一世,無法平庸。

而她人生第一首歌,就是這首——萬里長城萬里長。

其實這也是這部劇的另一大看點,“鄉愁”,總是令人悲喜交集。

開場兩集除了鄧麗君的戲份,還有一場戲,侯勇演得很動情,那就是夜色中他去哄老婆,忍不住說出心裡話:我想家了,想老孃了。

雖然故事才兩集,但已經把老兵的無奈全給抖了出來,連看2集,我這好像自己也進入了眷村的世界,看着這羣老兵想家,幼年的鄧麗君聽着這些想家的歌,長大。

也就越發明白,爲什麼鄧麗君,能成爲華語樂壇的永恆傳奇。

作爲一名普通的觀衆,我也更加渴望看到她接下來的青春、她的成長,一個完整的鄧麗君的故事。

4:演技

本劇監製是丁黑,導演是吳蒙恩,主演是陳妍希、何潤東,主要配角有江珊、彭冠英、侯勇、倪虹潔、張晨光、呂一、寇世勳等。

這套演員陣容,整體來說,堪稱紮實。

開場幾位主演已經登場,演得咋樣?

其一,陳妍希

之前她最家喻戶曉的角色,當然是沈佳宜,演鄧麗君,跨度不小。

爲了演好鄧麗君一角,陳妍希請來了專業老師,研究與學習鄧麗君的音樂。

還有苦練形體、聲樂和舞蹈,並且專程前往香港等地尋訪鄧麗君的足跡。

我能理解爲什麼是她得到鄧麗君的角色。

或許就是因爲她自帶的讓人舒服的氣質,那種與世無爭的溫柔與平和。

從開場的亮相看,陳妍希的整體演繹是對的。

但也容許我客觀說一句,不只是陳妍希,而是整個影視圈當打的女演員,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徹底演出鄧麗君的神韻、甜美和俏麗風趣。

不只是演技問題,而是她已經永遠鐫刻在一代人的心上。

傳奇,是最難演的。

即使把時間往前提,把所有歷屆華語影視圈的女演員都找出來,我也只能勉強找出一個人,或許能演的接近鄧麗君的神韻,那就是30歲出頭年紀的,鄧麗君閨蜜,林青霞。

但我個人非常強期待陳妍希的表演,希望她能把這部作品演成自己的代表作。

其二,侯勇和江珊

侯勇不用過多介紹。

《人民的名義》中的趙德漢先不說,其實他演的最多的,還是軍人。

這次他演的,則是一個懷鄉的老兵,從預告看,這種懷鄉,甚至給角色帶來了麻煩。但他面對上級就一句話:有什麼錯?想家有錯嗎?

劇中那場他摟着妻子想家的戲,也演得情緒張力十足,反正,是打動了我。

老戲骨就是老戲骨。

至於江珊,雖然年輕時代的戲份,稍顯不是很自然,但老年後的戲份,特別是鄧麗君去世前後的幾場戲,絕對功力十足,令人動容。

鄧麗君靈堂的一場戲,更是從對白、動作到表情,無懈可擊。

這些老演員的出現,很好地保證了劇集的演技水平,在水準之上。

其三,彭冠英

雖然開場他的戲其實不多,但我認爲這位他演得不錯,表演有細節,幾個動作就能把情緒演出來,讓觀衆代入。

那場哈嘍的戲,應該已經引發許多觀衆的遐想,想看看角色跟鄧麗君的故事。

倪虹潔

呂一的表現,也都恰如其分。

接下來,還有更多老戲骨寇世勳、張晨光等陸續登場,整部劇的演技,始終是有保障的。

5:結語

人生如歌,有主歌,有副歌!

鄧麗君人生這首歌,太特別了,很多人還沒聽夠,歌就唱完了,只留下無數懷念與唏噓。

我想,這也是這部《但願人長久》的意義,無論劇集質量如何,能拍出來,讓更多觀衆,看到鄧麗君更完整的人生故事,就很有意義。

現實中,1982年,29歲的鄧麗君解除婚約,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這年2月,她參與制作了華語流行樂壇第一張以古詩詞譜曲的專輯《淡淡幽情》,那首雋永流長的《但願人長久》,正是出自此張專輯。

世事如歌,許多年後,這首歌的歌名,也被用來作爲,改編自鄧麗君人生旅途的電視劇的劇名。

而世人依然忘不了鄧麗君。

她的魅力早已超越時代,人民網曾這麼形容她:“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在文化領域裡影響了華人社會。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

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總會讓人感慨萬千。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美妙歌聲。

她的歌聲當年穿越海峽兩岸,如今依然寄予着許多人,想回家的呼喚。

而兩岸剪不斷的鄉愁,總是令人感動。

當年在日本發展,鄧麗君堅持不取日本藝名,每一場演唱會都必穿一套中國旗袍,唱一首中文歌。

她在臺上娉娉婷婷溫柔地說:“大家好,我叫鄧麗君,我是中國人。”

許多年後,還有很多人,看着她的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唱起那首,《但願人長久》。